前言

      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繁荣发展的进程中,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它真实反映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轨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
      “复印报刊资料” 系列学术期刊是从国内公开出版的4000 余种期刊和报纸上精选、荟萃人文社科文献,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编辑、出版的二次文献期刊,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二级学科,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社会学、民族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教育、历史、地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艺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各个学科领域,对于一些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和边缘性学科,也有一些综合类期刊相对应。为适应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发展变化,“复印报刊资料” 系列期刊的分学科设置和专题数量不断地调整、增减和完善。
      一直以来,“复印报刊资料”兼具资料与评价功能。我国由于缺乏完善的规范和标准,目前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管理上普遍应用“引文索引”和“核心期刊”来评价科研成果。但是,这一做法却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自身的特点, 没有将最重要的同行专家评议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核心评价指标,造成了“文以刊贵”、“唯核心期刊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复印报刊资料”这一大规模的、不问报刊“身份”、由学科专家编辑共同遴选学术文献的工作, 一定程度地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同行专家评议的价值。学界和期刊界普遍认为,“复印报刊资料”已经成为评价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水平以及人文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标准之一, 其转载量(率)也成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大评价系统中一项重要的指标。自2001 年起,书报资料中心还连续在《光明日报》上发布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排名,在学术期刊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了对“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抽取了“复印报刊资料”2003-2007 的转载数据,并与南京大学CSSCI 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从新的角度发掘和展现“复印报刊资料”的功能与价值,为我国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和期刊的评价研究提供新的经验。
      特别感谢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大家紧密配合,在较短的时间整理了大量的数据,完成了课题报告。课题组组长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苏新宁教授拟定了本报告的写作大纲,并最后统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的学科划分更为精细,与南京大学CSSCI 按大学科分类有差异, 而且, 一些指标统计也仅限于CSSCI来源期刊范围内的论文。本报告只是研究上的初步尝试,尚有许多地方有待在今后的继续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完善,报告的统计分析结论仅供参考。

“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影响力研究课题组      
2008 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