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排名列表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4年版)

研制报告

 

一、研制背景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刊[]是从中国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搜集、精选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和相关信息,由学科专家和学术编辑共同遴选,并按学科门类进行转载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的精品刊群。

“复印报刊资料”从20世纪60年代创立7本专题刊之初,即已具有了学术理论性和学科大类的特征。5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复印报刊资料”不断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调整期刊布局,专题种类不断增多、学科分布更加全面细化。其编辑主旨是基本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以学科特征确定专题名称和选文范围,每个专题都是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或者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选题。编辑和专家则按照不同专题的学科要求,精选出有前沿性、创新性、社会性及争论性的文章,包括研究本学科所需的消息、讲话、评论等各类素材,使“复印报刊资料”成为以全为基础、以精为核心的参考材料。这一“精选千家报刊”的特性使其从诞生伊始就具备了“评”的雏形。经过不断地调整、发展,“复印报刊资料”在方针、体系、流程等各方面渐趋成熟,从学科覆盖、专业团队、流程规范、学术精选等自身特色上具备了学术评价的条件,学术评价功能得以逐步确立,并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一,搜集范围广泛,学科覆盖齐全。目前,“复印报刊资料”每年收集、整理国内公开出版的近4000种报刊上约40万篇人文社科论文,从中精选出1.5—2万篇优秀论文供其学术系列期刊进行转载。“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期刊按学科门类编辑出版,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二级学科,而且对于一些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和边缘性学科,也设有相应期刊或栏目与之对应[]。近百种“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群组成了一个有着内在紧密逻辑联系的整体,综合、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人文社科各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为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为基础开展学术成果评价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样本。

第二,专业化、全学科的编辑队伍和专家团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拥有100多名各学科高水平编辑组成的专业队伍和150余位学界知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这种通过编辑和专家共同选文、评文、编辑的生产流程,实质已是一种对学术成果进行同行评议的过程。

第三,公正、规范的选文流程。书报资料中心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严格的编选流程和质量监控机制[],按照学术共同体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各学科的责任编辑、学术顾问,通过内评、外审等多个流程对论文质量进行比较、评价,每一篇论文的确定都经过了多环节、多评委,相互制约,确保所选论文的学术水平。

第四,分类科学,同类评优。人文社科各学科之间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性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必须针对内容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类评估、同类比较。书报资料中心学科编辑首先要将同一专题同一时间段内的所有论文汇集齐全,在此基础上再将其中同学科、同专业论文进行反复比较评选,确定优质论文进行编排。

可以说,“复印报刊资料”在一定程度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同行专家评议价值。它依据统一的体系标准,通过分类评估、同类比较,直接对单篇论文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持续性的同行专家评选,为中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提供了崭新视野。许多学者曾对“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评价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尺度之一[]

20015月,《光明日报》首次刊登了200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引起了学术界和期刊界的普遍关注,成为了“复印报刊资料”评价功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复印报刊资料”每年3月都在报纸和网络媒体发布人文社科期刊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论文转载排名。十多年来,这个排名发布从单一的转载量排名发展到转载量、转载率、论文篇均得分、综合指数等多种维度的排名体系,也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这些数据已成为评价人文社科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指标之一,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社在论文评价、期刊评价、科研奖励和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将转载量数据作为一个重要的可量化参数。在客观上,“复印报刊资料”对全国的社科期刊及其所载论文起到了独特的鉴定、评价作用,对学术研究和期刊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我们在分析研究“复印报刊资料”论文转载数据和十余年转载排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阵营的分类、布局、水平、变化和发展态势等状况,有一部分期刊始终是“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重要来源刊,而且这些期刊在业界也具有较好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为充分挖掘“复印报刊资料”积累的这些数据资源的价值,我们对“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

根据“复印报刊资料”的出版周期,兼顾时效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动态性,我们以两年为一个统计周期,研制并发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10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以下简称“2012版”)首次发布,受到学术期刊界、教学科研机构和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同行们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是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第二次发布,我们根据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研制思路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以期继续从论文转载这一特殊视角为科研管理部门、期刊出版单位、科研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二、研制方法

我们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界定为:某一时间段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数量较多且被学术界、期刊界同行评议为学术质量较好、影响力较大并有国内统一刊号的学术期刊。为此,我们采用了转载分析为主、期刊同行评议为辅的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对成果内容而非形式进行直接评估,将反映内容的定性指标作为主要依据,更为强调“质量为本”的评估导向。

(一)转载分析法

期刊转载分析法,指通过一次文献被著名学术文摘或期刊全文转载、摘要、索引的数量和比例等数据,分析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期刊学科或专业分布规律等状况的研究方法。在本成果的研制中,“复印报刊资料”的专家顾问和学科编辑依据质量标准选取有科学创新价值的文献资料服务于学术研究活动,这实际上也是对期刊论文的评议过程。同行专家对论文的评价是直接的、专业的,这一点有效确保了评价的针对性和精确度。

转载分析法一般采用转载量、转载率、转载媒体的重要程度等指标来分析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在实质上是基于同行专家对论文定性评价结果开展量化分析。根据本次研究需要,我们根据“复印报刊资料”的选文数据,采用了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得分及其加权求和形成的期刊综合指数作为基本指标。

* 转载量:指某期刊20122013年度被“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刊全文转载的论文篇数均值。这个绝对量指标反映了期刊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优质论文的数量,可大体反映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 转载率:指某期刊2012-2013年度每年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篇数除以同期该刊的总发文数,得出某期刊两年的平均转载率。这个相对量指标反映了期刊优质学术论文的占比情况,即期刊优质论文的投入产出绩效。

* 篇均得分:指某期刊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文的同行评议平均得分。虽然每篇被转载论文学术质量都较高,但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别,因此这一指标反映了期刊被转载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我们选取了2012-2013年度某期刊两年平均的篇均得分。

2012—2013年度期刊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期刊综合指数=0.3×两年转载量均值的归一值+0.4×两年转载率均值的归一值+0.3×两年篇均得分均值的归一值[]

(二)期刊同行评议法

“复印报刊资料”选文依据同行专家对期刊所发表论文的“优中选优”结果以及对被转载论文质量的精细评价数据,因此仅包括了部分所发表论文,并不能完全体现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再者,目前“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刊的学科覆盖、期刊布局、选文趋向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之处,有个别质量较高的原发期刊的转载数据也不理想。因而为避免以偏盖全、以部分代替整体,我们在转载分析后,辅之以期刊同行评议法进行补充和修正,凭借同行专家的丰富经验对期刊质量和影响力进行整体把握。

我们把备选期刊按主办单位和主要对应学科拆分成多张列表,每张列表分别提供给5位相关同行专家进行定性评估。其中,综合性期刊提供给5位相关的综合期刊主编进行评估;学科专业期刊则提供给3位学科专家和2位学科资深编辑进行评估。遴选专家时,我们还注意了专家所在机构和地区的分布广度,避免专家集中于一处。

同行专家参照如下4方面标准、结合所提供的“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分析数据,对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声誉做出综合判断,既可以提出删减意见,也可以提出增补意见:

1)学术性:期刊内容的学术含量;

2)公信度:期刊学术水平及其在国内外同行中的认同度;

3)学术规范性:包括学风(有无学术不端行为)及论文的著录规范;

4)编校质量:主要指编校差错率。

总体上看,“以转载分析法为主、期刊同行评议法为辅”的研制思路,在本质上建立在同行专家对论文内容质量、期刊质量与影响力进行直接评判的基础上,这是一种不同于主要以引文计量为基础的核心期刊研制的新尝试,也是本成果研制的特色所在。

 

三、研制步骤

根据以上两种研究方法,从选取数据到研究成果发布,一共分为五个步骤。

(一)选取数据样本

选取2012—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的论文转载数据,作为此次遴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的基础数据。

根据多年选文经验,每年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篇或2篇论文的期刊,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不具统计意义;若连续两年度转载量某一年超过3篇、另一年低于3篇,则说明期刊的转载量稳定性不足。因此,我们选取了2012—2013年度共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不少于6篇且每年转载均不少于3篇的期刊,作为我们按指标进行转载分析的来源期刊范围。

(二)确定备选期刊

根据前文公式计算得出的期刊综合指数,我们去掉了综合指数排在约后5%的期刊,保留备选期刊850种。以上两个初选环节并未对期刊进行分类,因为根据前文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定义,无论一种期刊被转载的论文属于哪一学科,只要被转载数量较多,就意味着对“复印报刊资料”的重要性较大。在此基础上,以下环节进一步分类判断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三)备选期刊分类

为了便于备选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同类比较和分类同行评议,我们将850种期刊按照主办单位和学科属性分为24张表:

1)综合性期刊按主办单位性质不同分为3张表:高等院校主办学报、社科院(联)主办综合性期刊、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

2)所有备选期刊都按对应的主要学科分为21张表[]。在判断某一期刊归属于哪一学科时,我们以该期刊被转载论文的所属学科为主要依据。若某一期刊在某学科每年的转载量均不少于3篇,则入选该学科备选期刊列表。例如,某期刊共被转载论文20篇,其中只有被转载的法学论文在20122013年度均不少于3篇,那么该刊归属法学专业期刊;若某期刊被转载的20篇论文,在政治学、哲学或更多学科中都符合每年均不少于3篇的要求,则该刊就同时被划分到多个专业期刊列表中。

在分类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一部分跨学科期刊虽然按转载总量和综合指数列入备选,但其被转载论文学科较为分散,在任何一个分表上的转载量均不足每年3篇,这种期刊不被分到24张分类期刊表,但在期刊总名录中保留。

(四)同行定性评审

我们把备选期刊分类后的24张列表,分别提供给同行专家进行定性评估。每位同行专家需要对所列期刊中的20%提出“否定”即“删减”意见以及增补意见。之后,我们将被5票否定的期刊直接删除、仅有1票否定的保留;对于获得4票、3票和2票否定票的期刊,考虑其转载数据的排名及其被转载论文的学科分布数据,确定是否入选;对于同行专家提出增补的期刊,则综合考虑增补票数和转载数据确定是否入选。经过对同行意见的处理,最终确定了拟入选的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五)期刊名录公示

将《“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拟入选名单》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网站进行公示(http://www.zlzx.org/bulletinDetail.action?id=6ea5ef4a-4303-4303-a015-84d5065ce36a),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拟入选名录进行调整和完善,确定最终入选期刊747种,详见http://www.zlzx.org/rank.action?selectYear=2014

相比2012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以下简称“2014版”)的研制步骤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优化:

1)在测算期刊综合指数时,提高了“转载率”这一指标的比例,并按备选期刊综合指数,去除一部分排名在后的期刊,以便综合反映转载量、转载率、篇均得分等指标的总体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出“以质量为导向”的研制理念。

2)在期刊同行评议中,向同行专家提供了详细的转载数据作为参考,并针对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数据处理规则,进一步规范了研制过程的量化依据,有效降低了评选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使评选结果的标准化、精确度得到了提升。

3)分类评价是期刊评价的难点,转载数据表明跨学科期刊学科分布更为分散。本次研制充分关注了跨学科期刊的这一特殊性,对于同时具有多个学科优势的期刊,将其归入相应的多个学科分表中;而对于学科优势不明显的跨学科期刊,综合考虑其分类数据和综合数据确定是否入选,这一处理方式避免了转载总量较高但因学科过于分散而无法入选的情况发生,共有32种期刊虽未入选任何分学科期刊列表,但却保留在入选期刊总目录中,使综合性期刊得以体现。

 

四、评选结果分析

(一)总体入选情况

“复印报刊资料”每年收录约3700种期刊,约有1600种期刊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其余2000余种期刊则未被转载。根据期刊转载数据和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最终遴选出747种作为2014版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些期刊两年总共被转载论文21693篇,占“复印报刊资料”两年总转载论文数量的86.85%,在2012—2013年度的转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体现入选期刊在不同类别中的影响力优势,我们在入选期刊总目录表基础上,又将入选期刊按学科专业优势和综合性期刊主办单位类型进行了再组合,最终形成了1张入选期刊总名录、21张专业学科期刊列表和高等院校学报、社科院(联)主办综合性期刊、党政干部院校学报3张综合性期刊列表,共25张表。这样的成果编排方式,会出现一种期刊重复出现在几个表中的情况,但却能够充分展现出每一种期刊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期刊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量达到了入选标准,但是被转载论文的学科分散、学科优势不明显,这些期刊仅出现在总目录中。因此总目录中列出的747种期刊的集合大于其余24张分表所列期刊数量之和。

201425张入选期刊列表的入选数量及相关比例,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被转载不少于1篇的期刊数量”并非每类期刊的全部来源期刊数量,因为并未包括那些被“复印报刊资料”收录、但2012—2013年度却并未被转载的期刊;“入选期刊占被转载期刊的比例”一列,是指“入选期刊数量”与“2012—2013被转载不少于1篇的期刊数量”的比值。

1:“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入选期刊数量统计

入选期刊类别

入选期刊数量(种)

2012-2013被转载不少于1篇的期刊数量

入选期刊占被转载期刊的比例

入选期刊总名录

747

1852

40.3%

哲学

60

359

16.7%

理论经济学

38

349

10.9%

应用经济学

96

548

17.5%

法学

39

257

15.2%

政治学

68

391

17.4%

社会学

27

288

9.4%

民族学

11

88

12.5%

马克思主义理论

30

293

10.2%

教育学

66

306

21.6%

心理学

11

46

23.9%

体育学

11

27

40.7%

中国语言文学

69

341

20.2%

外国语言文学

10

85

11.8%

新闻学

23

171

13.5%

艺术学

25

221

11.3%

历史学

58

275

21.1%

地理学

8

43

18.6%

工商管理

54

438

12.3%

农林经济管理

14

186

7.5%

公共管理

24

378

6.3%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26

60

43.3%

三大系统综合性期刊名录

高等院校主办学报

158

492

32.1%

社科院(联)主办综合性期刊

54

80

67.5%

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

31

103

30.1%

通过分析数据可发现,不同类别期刊的转载分布不均衡。如社科院(联)期刊被转载的集中度最高,入选期刊占被转载期刊的比例达到67.5%,而公共管理学科期刊的集中度最低(即被转载期刊相对分散),入选期刊占被转载期刊的比例仅为6.3%

从入选期刊主办单位来看,高等院校、社科院(联)、党政干部院校/机关三类单位主办的期刊,入选比例最高,依次为46.1%17.8%9.5%,其他系统主办单位,如学会或研究会、出版机构、独立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各自主办的入选期刊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小,详见图1


1:入选期刊主办单位性质分布

入选期刊主办单位的出版地覆盖了除了内蒙古、香港和台湾以外的所有中国省级地区,其中,入选期刊数量最多的是北京,为285种,占入选期刊总量的38.2%,上海、江苏和湖北三省的入选期刊所占比重次之,处于5%—10%之间;入选期刊数量较少是海南、青海、西藏、贵州、宁夏、新疆等地区。出版地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入选期刊数量大于10种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已标出。


 

2:入选期刊出版地分布

我们将本次入选期刊名录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2014—2015)》(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并集进行比对,有586种期刊与之相重叠,约占我们最终入选期刊总数的78.45%。这说明,本项目的评选结果与上述评选成果既具有较高的耦合度,同时也体现出一定差异。

(二)与2012版的对比分析

2014版的研制对入选期刊的标准控制更为严格,共遴选出期刊747种,总量比2012版入选的772种期刊减少了25种。2014版入选期刊的平均转载量为29.04篇,比201228.66篇略有增加;平均转载率为10.08%,与2012版的10.08%基本持平。从数据可以看出,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刊的转载水平较为稳定。

从各学科分表的入选数量看,201424张分表的入选期刊数量普遍比2012版有所下滑。如图3所示,外国语言文学入选期刊数量降幅最多,达到约50%;体育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等学科入选期刊数量的降幅也较大,处于10%—20%之间;相比之下,艺术学、农林经济管理、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等学科的入选期刊数量不降反升,其中后两个学科的入选期刊数量增幅最高,达到近20%。从综合期刊主办单位分表来看,2014版入选期刊数量与2012版相比变化幅度不大,其中高校学报的入选数量略有提升,社科院(联)主办综合期刊和党政干部院校学报入选数量则略有下降。


 

3:各分表入选期刊数量增幅/降幅

共有644种期刊蝉联入选两版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占2014版所有入选期刊的86.21%;新入选期刊103种,占2014版所有入选比重为13.79%。如图4所示,在21个学科期刊中,新入选期刊比重最高的是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学科,新入选期刊比重最低(即入选期刊稳定程度最高)的是体育学、教育学和地理学三个学科。在三大系统主办的综合性期刊中,新入选期刊所占比重最高的是高等院校主办学报,为19.11%;社科院(联)主办综合性期刊居中,新入选期刊所占比重为18.52%,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入选期刊的稳定程度相对略高,新入选期刊仅占16.13%


 

4:各学科新入选期刊所占比重对比

2014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的研制,虽然在研制思路和流程细节方面相较2012版有了诸多改进,但这项研制工作仍有不少需要继续探研之处,我们仍在探索中,请读者对我们的错误和疏漏给予批评指正。

还需指出,虽然“复印报刊资料”已积累了数十年的选文经验,并在不断强化其学术评价功能、努力提升论文的评选质量,但其选文过程毕竟是一种建立在同行评议基础上的主观价值判断行为,难免见仁见智。在本成果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也深入挖掘和不断反思“复印报刊资料”的选文过程和期刊布局等方面的不足,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逐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彰显“复印报刊资料”的评价功能。

感谢众多同行专家学者对本项研究的指导、参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这项课题,使这项研究成果能够为人文社科成果的管理与评价、期刊出版、教学与科研等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参考,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412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共115种,其中学术系列刊93种(具体参见http://www.zlzx.org/rssi2012/pdf/Journal_List.pdf),是本成果研制的参照范围。这些期刊对学术论文实行“全文转载”而非“摘要转载”。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分类指南》(内部资料)。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工作手册》(内部资料)。

[]“复印报刊资料”评文、选文参照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详见:http://www.zlzx.org/files/otherFiles/2011rssi.pdf.

[]如施振宏: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排名分析,载《图书馆建设》2003年第3期。

[]三项指标的权重分配是在问卷调查和反复测算数据的基础上确定的。由于这三项指标的“量纲不同”,我们还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某指标得分归一值为某期刊该指标的得分值除以同类期刊中该指标得分的最大值。

[]在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隶属于三大系统:高等院校、社科院(联)和党政干部院校(含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管理学院),这个分类是“复印报刊资料”在多年分析中发现的,详见2009年转载分析报告,http://www.zlzx.org/rssi/index.htm#i.

[]学科分类主要依据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并结合“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学科布局和选文需要确定,分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21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