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排名列表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2019年版)

研制报告

一、研制背景

(一)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评价探索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刊是从中国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搜集、精选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和相关信息,由学科专家和学术编辑共同遴选,并按学科门类进行转载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的精品刊群。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品牌,复印报刊资料在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特殊贡献。“荟萃中华学术,精选千家报刊”的特性使其从诞生伊始就具备了“评”的雏形,按照不同学科的特征和选文要求,复印报刊资料精选出有前沿性、创新性、学术性及争论性的文章,并不断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调整期刊布局,专题种类逐渐增多、学科分布更加全面细化,成为“以全为基础、以精为核心”的参考材料。同时评文选文体系渐趋成熟,2010年,经过广泛调研和总结经验,研制出“人文社科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四项主要指标,与课题立项、发表载体两项辅助指标,共同组成的复印报刊资料学术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经过60余年的发展,复印报刊资料逐步从学科覆盖、专业团队、流程规范、学术精选等自身特色上逐步确立和夯实了学术评价功能,并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人文社科领域普遍认为,复印报刊资料可以作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成果特征,需要同行评议的实质介入。复印报刊资料这项由学科专家和学术编辑共同遴选学术文献的工作,在一定程度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同行专家评议价值。客观上,复印报刊资料依据统一的体系标准,通过分类评估、同类比较,直接对单篇论文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持续性同行专家评选的模式,为我国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视角。

在研制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评价成果与改进评价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我们从论文转载数据中发现,有一部分作者被持续转载且论文质量较高,构成了我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群。为了更充分地挖掘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评价功能,丰富和拓展复印报刊资料系列评价成果体系,为当前学术评价领域提供同行评议经验,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提供更多科学性、实用性的资料,我们以“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为题开展了专门研究,20173月,首次发布了《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和诸多学科权威专家的广泛认可。在收集整理多方反馈意见并经顾问专家讨论后,我们重新整理并改进了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的评选规则,此次推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年版)》。

(二)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实践需求

学术评价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智库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并提高其社会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各类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推动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党和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政策方针和指导意见,20182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20187月,《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推行同行评价,引入国际评价,进一步提高科技评价活动的公开性和开放性,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2020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摒弃以刊评文’”“破除SCI至上”“完善同行评价等具体意见。因此,持续探索“基于成果的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并重,加强同行评议主体地位”的复印报刊资料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模式,丰富完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理论方法体系,将会为人文社会科学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学术成果、期刊、机构、学者等各类评价均呈现出较为迫切的需求,较为成熟完善的期刊评价成果虽为学术评价和期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以刊评文”的弊端也给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管理和服务带来诸多问题,使科研评价活动缺乏必要完备的参考依据。如此环境下,建立对成果、学者、期刊、机构的全方位评价体系,着力研制期刊以外其他类型的评价成果的需求,在当前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日益凸显。

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是复印报刊资料三大重要转载来源系列中最后一个推出的评价成果,但也是最受关注的评价成果。之前推出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受到了学术界、科研管理、学者本人乃至媒体等多方面的关注,无论是网络搜索量、阅读查看人次、来电咨询人次,其受关注度均为历年各项评价成果之最。但由于初次研发该类成果,难免有不少不足之处。结合各界反馈与反思,在今年推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年版)》时,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较多修正:其一,所有学科入选的门槛“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学科由于发展不平衡而形成的差异,我们将根据不同学科的科学生产率,分别制订入选标准;其二,入选作者占整体转载作者比例过小,2016版中最终入选525位作者(占2.03%),使众多表现优秀的学者未能在成果中得到体现,在2019版中,我们将大幅增加入选比例(拟约4%),让更多优秀的学科学者进入名单。

二、研制方法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定义为:在一定周期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转载论文数量较多且被学术同行评议为论文质量较高的作者。我们采用了转载分析法和同行评议定性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评选。

(一)转载分析

转载分析法是通过一次文献被著名学术期刊、文摘等全文转载、摘要、索引的数量和比例等数据,分析期刊、科研机构、论文作者等学科分布、机构分布、研究领域等状况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同行专家对论文的再次定性评价结果开展的量化分析。由于人文社科领域针对作者论文成果的引文形成周期较长,因此,相对于引文分析法,转载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把握作者在不同领域的科研论文贡献力。根据本次研究需要,我们选择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篇均得分加权求和形成的作者转载综合指数,作为此次评选的基本指标。

*转载量:指某作者2016-2018年被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刊全文转载的论文篇数之和。这个绝对量指标反映了作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优质论文的数量,可大体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成果贡献力。

*篇均得分:指某作者在2016-2018年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所有论文的篇均同行评议得分。这一指标可大体反映出作者学术影响力及被转载论文的质量差异。

2016-2018年作者转载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作者转载综合指数=0.7×三年转载量之和的归一值+0.3×三年篇均得分之和的归一值

(二)同行评议

利用转载分析法开展的数据分析,容易产生数据区分度小、质量评价弱化等问题;同时,为避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的学科覆盖、期刊布局、选文趋向等存在的局限,我们在通过转载数据进行筛选后,将备选作者名单和转载数据按照学科分类,提供给尽可能多的各学科专家学者进行定性评估。

在遴选同行评审时,我们面向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和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作者,广泛征集其对初步评选结果的意见,作为确定最终入选名单的依据。同行评议时按作者所在的主要学科进行分类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如下5方面:

1)论文质量:被转载论文的学术质量。

2)学术能力:作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成果产出情况。

3)学术规范:作者的科研活动是否遵循学术规范。

4)学术声誉:作者在国内外的学术风气以及在人文社科学术界的口碑(含学术不端情况,一旦核实,取消入选资格)。

5)学术影响力:作者在国内同类机构中或同学科领域的话语权和号召力。

三、研制步骤

 (一)筛选数据样本

2016-2018年间复印报刊资料94种学术专题刊(详见附件1)的论文转载数据,是此次遴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作者的基础数据。遴选时限论文的第一作者,不统计其他作者,且重复转载论文仅统计篇均分较高的1篇。

(二)数据规范整理

在进行数据整理时,设定如下规则,确保数据的准确、规范、有效。

1.同名作者区分与转载量修正

由于论文转载的特性,针对作者的全面、精确的相关信息无法直接获取,因此区分同名作者是数据整理的基础环节。区分同名作者时,我们尽可能地搜集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学者个人网页、科研机构的团队介绍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上标注的论文作者所属单位、论文学科、年龄、性别、籍贯等信息判断同名作者是否为同一人。若根据所获取信息无法确定,再通过联系作者本人、原发期刊、作者单位等方式对同名作者进行区分判断。在获得较为充分依据后最终确定同名作者的区分情况,并将此作为修正作者的转载量,调整样本作者名单的依据。

2.作者所属单位规范

作者的所属单位以作者在转载期间的主要任职单位为其所属单位,一般以作者2016-2018年内最后一篇转载论文标注的第一单位为准。如无法通过转载信息获得作者所属单位,通过查询求证仍无法确认的视为作者单位不详。

作者所属单位采用标准化的名称标引作者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作者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的界定标准如下:

1)作者一级单位为高等院校、党政干部院校、社科院/联、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独立科研院所/中心、港澳台地区科研机构、国外高校、企业、文化馆所、新闻媒体等不同类型的独立机构。

2)作者二级单位包含直属于高等院校的学院、系、所、中心、学部,以及其他上述一级单位的下级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直属的科研机构为一级单位,政府机构内设的机构则以政府机构为一级单位,内含机构为二级单位。前者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均为一级单位;后者如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为二级单位,教育部为其一级单位。

(三)确定备选作者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主要以论文转载量为筛选的主要标准,但由于不同学科的作者与作者篇数分布不同,因此不同学科的转载量阈值也应该不同。我们根据洛特卡定律,计算并确定一定时间内全部作者与各学科作者转载数据呈现的作者篇数分布规律,从得到整体与各学科的作者转载量阈值。

1.洛特卡定律与洛特卡分布

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20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解释了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揭示了作者频率与文献数量之间的关系,后成为三大计量学定律之一为后世所认可。定律中描述,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写p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最初洛特卡根据《化学文摘》与《物理学史一览表》的论文与作者数据,计算n值约为2

经过后人不断地扩展研究,发现洛特卡定律以及随之产生的洛特卡分布在诸多学科领域中得到验证。经过拟合对数线性模型,估计参数n值,并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我们确定复印报刊转载数据符合洛特卡分布,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篇数作者的分布进行学科入选转载量阈值的挑选。

2.洛特卡分布的参数估计

洛特卡提出的洛特卡函数形式为:

其中是转载p篇论文的作者比例,nC是参数。分别对取对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n值与C值的估计。表1为根据2016-2018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分别在整体数据与学科数据下得到的n值估计。

基于2016-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得到的n值估计

学科

n

学科

n

整体

3.414

体育学

3.894

哲学

2.614

中国语言文学

2.922

理论经济学

2.994

外国语言文学

3.965

应用经济学

3.723

新闻传播学

3.102

法学

3.065

艺术学

2.965

政治学

3.051

历史学

3.322

社会学

2.970

地理学

2.979

民族学

2.884

工商管理

3.79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900

农林经济管理

3.067

教育学

2.994

公共管理

3.383

图情档

2.811

——

——

3.确定学科入选篇数阈值

根据表1中的n值,可以得到整体数据与每个一级学科作者转载量的洛特卡分布,并结合学科转载文章数量前3%的作者与总体转载文章数量前1%的作者的人为设定规则,截取最接近的篇数作为阈值。同时考虑到在作者总数低于500人的小学科中,由于总作者数较少,作者的篇数分布随机易受扰动,因此小学科的篇数阈值将在不低于3篇的情况下,确保备选人数不低于总作者数的3%

各学科的篇数阈值如表2所示。

2 整体与各学科的入初选作者转载量阈值

学科

备选篇数

阈值

备选作者

占比

学科

备选篇数

阈值

备选作者

占比

整体

5

2.29%

体育学

3

1.55%

哲学

6

2.41%

中国语言文学

4

4.37%

理论经济学

4

2.43%

外国语言文学

3

1.19%

应用经济学

3

4.60%

新闻传播学

4

1.81%

法学

4

3.53%

艺术学

4

3.34%

政治学

4

3.90%

历史学

3

5.82%

社会学

4

3.35%

地理学

3

4.05%

民族学

3

3.81%

工商管理

3

2.85%

马克思主义理论

5

2.50%

农林经济管理

3

3.75%

教育学

4

3.40%

公共管理

3

4.19%

图书馆情报档案学

4

4.13%

——

——

——

以表2中的入选篇数为截取阈值,截取整体转载量或各一级学科的转载数量大于等于阈值的作者作为初选作者,共计1086位。

4.根据作者转载综合指数筛选备选作者名单

在同行评审时将综合考量作者转载论文数量与论文质量,故根据前文的公式计算初选作者的转载综合指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后,保留前95%作为备选作者,最终得到备选作者共计1038位。

(四)作者学科分类

为方便进行同类比较和同行评议,我们按所属一级学科对“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初选结果开展同行评议。满足表2所示的各一级学科入选篇数标准的作者自动归入该学科进行同行评议。满足总转载量达到要求(本次评选为5篇),但无法达到各一级学科入选篇数标准的,按如下规则进行划分,归入相对优势学科进行评议。

1)若某一学科转载论文数量超过该作者被转载论文总量的30%或不低于3篇,则作者可进入该学科进行同行评议,同时,这一学科也列入该作者的“所属一级学科”备选。

2)一个作者的“所属一级学科”不超过3个学科,超过3个学科则取转载数量排名前3位的学科,按从高到低排序。入选多个学科的作者,将在多个学科中同时进行同行评议。

3)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较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由于作者合著现象显著而各自贡献度难以体现、学科转载规模过小、与其他学科交叉等原因,本版暂不评选。

(五)同行定性评审

我们把备选作者按照其所属一级学科划分为20张学科表,分别提供给各学科的同行进行定性评估,每位同行专家对每张表中的作者名单提出增补作者及理由,以及20%的“不建议入选”作者:

1.精评:每学科邀请学科领域权威专家5人填写《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问卷调查学科评审表》,对每个学科表的作者进行评价。

2.海评:从复印报刊资料作者库中筛选2008-2019年的作者作为网络评委,每位评委最多可选择3个分学科评审表进行评审。在截止日期之前共有1886位学者参评,各学科表参评人数为35542人不等。

(六)数据汇总处理

汇总同行专家意见后,对问卷数据进行规范、计算与分析。

首先,统计各评审表中备选作者的选票情况,并对“精评专家”与“海评专家”的评价数据进行归一处理,计算备选作者的最终分数。归一值和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的最终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同行评议归一值=选票数量/同类票数最大值

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最终得分=0.7×作者转载综合指数+0.2ד精评专家”得分的归一值+0.1ד海评专家”得分的归一值

之后,20张同行评审表,均分别删除最终得分排在后20%的作者。

对于总转载量达到5篇要求,但未进入任一学科入选名单的跨学科作者,按作者转载综合指数排序去除后20%,单独列入入选名单总表,不列入任一学科表。

四、评选结果分析

     (一)评选结果的结构与组成

评选结果分为三部分,一是入选作者的总名录,二是按学科划分的作者名录,三是作者被转载论文明细。其中,学科分类主要参考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并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实际论文收录和转载情况,将作者分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共计20个学科,同一作者可能同时归入多个学科,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充分地体现每位作者的综合实力和研究领域的学科分布情况,亦可体现作者跨学科研究的特征。

(二)总体入选情况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2016-2018年转载论文作者共计25040人,根据作者转载数据和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最终遴选出883人作为2019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占总转载作者的3.53%。入选作者三年共被转载论文4613篇,占复印报刊资料三年转载总量35903篇的12.85%

基于转载论文的学科分类及同行评审意见,883名入选作者中,有些作者仅入选单一的学科名录,有些作者则入选不同的学科名录中。如图2所示,共有519名作者入选单一学科,占入选作者的58.78%248名作者入选两个学科名录,占28.09%116名作者入选三个学科名录,占13.14%。入选多个学科名录的作者,大多涉及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

各学科入选作者数量统计

学科

入选作者数量(人)

被转载作者总量(人)

入选作者占被转载作者总量的比例(%

哲学

77

1935

3.98%

理论经济学

35

1521

2.30%

应用经济学

121

3404

3.55%

法学

59

1954

3.02%

政治学

63

1878

3.35%

社会学

35

1232

2.84%

民族学

10

289

3.46%

马克思主义理论

38

1246

3.05%

教育学

72

2738

2.63%

体育学

4

321

1.25%

中国语言文学

74

1822

4.06%

外国语言文学

3

335

0.90%

新闻传播学

12

721

1.66%

艺术学

32

987

3.24%

历史学

83

1769

4.69%

地理学

6

173

3.47%

工商管理

51

2131

2.39%

农林经济管理

18

535

3.36%

公共管理

38

1081

3.52%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21

648

3.24%

注:因部分作者跨多学科,上表不同学科数量有重叠 

从表3可以看出,在各学科入选作者当中,应用经济学的入选作者数量最多,为121人,历史学和哲学的入选作者数量次之,均在75人以上;历史学的入选作者占被转载作者总量的比例最高,达4.69%,中国语言文学与哲学仅次于历史学;而外国语言文学入选作者占被转载作者总量的比例最低,低于1%

表4 各学科入选作者论文数量统计

学科

入选作者论文数量(篇)

学科转载论文总量(篇)

入选作者论文占被转载论文总量的比例(%

哲学

551

3083

17.87%

理论经济学

198

1897

10.44%

应用经济学

546

4174

13.08%

法学

329

2748

11.97%

政治学

370

2642

14.00%

社会学

201

1619

12.42%

民族学

38

348

10.92%

马克思主义理论

242

1729

14.00%

教育学

450

3716

12.11%

体育学

19

368

5.16%

中国语言文学

426

2630

16.20%

外国语言文学

12

364

3.30%

新闻传播学

73

908

8.04%

艺术学

186

1289

14.43%

历史学

368

2247

16.38%

地理学

23

202

11.39%

工商管理

223

2479

9.00%

农林经济管理

80

637

12.56%

公共管理

172

1309

13.14%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28

873

14.66%

从表4可以看出,各学科入选作者中,哲学入选作者的论文转载数量占该学科转载论文总数的比例最高,为17.87%;其次是历史学与中国语言文学,占比分别为16.38%16.2%;外国语言文学的入选作者论文占比最低,仅为3.3%

从图3可以看出,哲学的人均转载量最高,为7.16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的人均转载量次之,分别为6.37篇和6.25篇。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与新闻传播学的人均转载量也超过6篇。体育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的入选作者虽然数量不多,但人均转载量较高。地理学和民族学的人均转载量最低,不足4篇。

从图4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入选作者数量远超其他地区,为381人。上海、江苏、湖北入选作者数量排在北京之后,其入选作者数均在60人以上。拥有10人以上入选作者的地区人均转载量为5.43篇,其中在10省中湖北、吉林地区人均转载量相对最高,分别为5.69篇和5.80篇。整体来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入选作者数量较多,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入选作者数量较少,黑龙江、新疆两地分别仅入选1位作者。入选作者较少的地区由于样本量较小,人均转载量受个人作者能力影响的偶然性较大,所以平均转载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均落在入选作者较少的地区,其中云南人均转载量最多,为7篇,宁夏人均转载量最少,为4篇。

从图5可以看出,入选作者中正高级职称的占据大多数,占73.30%;中级位列第二,占12.91%;其他职称较往年增长较多,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据此类的大多数。

从图6可以看出,入选作者总体年龄分布大致呈正态分布,50年代到60年代出生的中年作者是最集中的作者群,老年和青年学者依次减少,其中20年代出身的两位入选作者已过世,30年代出生的入选作者共有15位,90年代出生的入选作者有3位,分学科入选作者年龄分布规律与总体情况基本相符,入选作者数量低于15人的学科则呈现随机分布态势,如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等;大多数学科入选作者集中在60年代,但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的作者多集中于70年代;而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的作者多集中于50年代;政治学入选作者年龄跨度最大,其年龄最大者生于1927年,最小者生于1991年,年龄相差64岁;外国语言文学的入选作者年龄跨度最小,最年长作者生于1955年,最年轻作者生于1970年,仅相差15岁。

(三)与2016版的比较分析

2019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的总入选数量,从2016版的525人提升到883人,增幅为68.19%

1.入选作者学科分布对比

从跨学科数量来看,2019年版入选作者跨学科幅度显著高于2016年版。跨三门学科的入选作者占比由2016年版的0.38%增加到了2019年版的13.14%,单一学科的入选作者占比,则由87.05%下降到58.78%,减少了32.48%

从各学科入选作者数量来看,整体变化不大,入选作者占被转载作者总量的比例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外国语言文学两门学科下降外,其余学科的比例均有所增长。就各学科而言,历史学与应用经济学入选作者的数量增长最为明显,历史学入选作者的数量较2016版增长了2倍有余,应用经济学入选作者的数量较2016版翻了一倍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入选作者的数量则下降最为明显,较2016版下降了48.3%

 

从各学科入选作者人均转载量来看,理论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均转载量增长较明显,分别达到39%30%,而应用经济学与历史学下降较明显,分别比2016年版下降了15%14%;教育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新闻传播学三门学科持续保持较高的人均转载量,两版均超过5.7篇,其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新闻传播学两门学科均呈现入选作者数量少而人均转载量高的态势。

2.入选作者地区分布对比

各地区的作者数量分布基本与2016版一致。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天津的入选作者人数较多,宁夏与山西的入选作者数量较少;同2016版相比,2019版的入选作者中新增了河北、贵州、云南三地区的作者。

3.入选作者职称和年龄分布对比

正高级的整体占比有所下降,下降了19.6%2019版中级职称入选比例是2016版的13.56倍,2019版其他职称入选比例是2016版的4.58倍,其中其他职称中的博士研究生数量增长较多。

入选作者的年龄分布越来越年轻。2016版的入选作者的出生年代集中分布在50年代至60年代,2019版的入选作者的出生年代则集中分布在50年代至70年代,尤其是70年代的入选作者数量较2016版翻了一倍,其中,应用经济学、法学和哲学中涌现出大量70年代的入选作者。从年龄平均值上来看,2016版入选作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而2019版的平均年龄为53岁;2019版的入选作者中新增了390年代的作者。

 

上述数据显示出中青年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中日益发挥主力军作用的趋势。

五、结语

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是复印报刊资料三大重要转载来源系列中推出的第三个评价成果,也是最受关注的评价成果。之前推出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受到了学术界、科研管理、学者本人乃至媒体等多方面的关注,无论是网络搜索量、阅读查看人次、来电咨询人次,其受关注度均为历年各项评价成果之最。

根据2016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发布后的反响,结合各界反馈与反思,2019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的研制,对研制方法、统计规则等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从以转载量为所有学科统一标准,到首次采用洛特卡定律为每个学科分别制订入选标准,并将专家和同行的评议分数与转载数据一同纳入加权公式中进行计算,确立了转载数据分析、特邀专家评审与网络开放评议有机结合的评选方法与过程,尽力做到综合考量作者转载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多个方面。其中主要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较大修正:其一,所有学科入选的门槛“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学科由于发展不平衡而形成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科的科学生产率,分别制订入选标准;其二,入选作者占整体转载作者比例过小,2016版中最终入选525位作者,使众多表现优秀的学者未能在成果中得到体现,2019版大幅增加入选比例,让更多优秀的学科学者进入名单。虽然复印报刊资料已积累了数十年的选文经验并在不断改进,但选文过程毕竟是一种建立在同行评议基础上的主观价值判断行为,难免见仁见智,而且复印报刊资料也存在期刊布局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在研制时运用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仅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角度进行研究,未包括外文发表、中国港澳台地区发表、国外发表等数据。凡此种种,此版重要来源作者还不能够全面反映当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状况,也不足以准确地对学者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仅仅是对2016-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作者的统计分析,是阶段性、局部性的作者评价,只能大致反映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学者资源分布、研究特征、学术发表贡献力等现状和趋势。

感谢众多同行专家学者对本项研究的参与和指导!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这项课题,使这项研究成果能够为人文社科成果的管理与评价、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规范与激励等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参考,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