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排名列表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

2018年版)

研制报告

科研机构是学术界的组织体系、传承体系与管理体系,各种评价活动、资源分配以及社会对学术界的认知,通常均是以科研机构作为基本单位,科研学者往往也依附于一个或多个科研机构。科研机构评价包括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智库等各类机构的评价,对科研机构科学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帮助科研机构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增进同类机构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并通过良性竞争实现共同提升;也可以为管理部门规划、激励各类机构的发展提供较为详细的数据和工具;还可以为期刊了解作者群、院校选择和报考、各类就业决策、相关研究活动和商业活动等提供可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2015年,我们推出了“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15版)”,并持续展开针对科研机构的评价研究,从复印报刊资料论文同行评议的转载角度,对我国科研机构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能力进行梳理。2018年是此项成果的第二次发布,希望能承前启后,为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广大师生以及科研管理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

一、研制背景

(一)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评价功能和特色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刊是从中国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搜集、精选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和相关信息,由学科专家和学术编辑共同遴选,并按学科门类进行转载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体系化的精品刊群。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品牌,复印报刊资料在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特殊贡献。“精选千家报刊”的特性使其从诞生伊始就具备了“评”的雏形。在60年的发展过程中,复印报刊资料不断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调整期刊布局,专题种类逐渐增多、学科分布更加全面细化。复印报刊资料的编辑和编委按照不同专题的学科要求,精选出有前沿性、创新性、学术性及争论性的文章,使复印报刊资料“荟萃中华学术”,成为“以全为基础、以精为核心”的参考材料。经过不断地调整、发展,复印报刊资料的评文选文体系渐趋成熟。2010年,经过广泛调研和总结经验,研制出“人文社科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四项主要指标,与课题立项、发表载体两项辅助指标,共同组成的复印报刊资料学术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复印报刊资料还从学科覆盖、专业团队、流程规范、学术精选等自身特色上逐步确立和夯实了学术评价功能,并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人文社科领域普遍认为,复印报刊资料可以作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成果特征,需要同行评议方法的实质介入。复印报刊资料这项由学科专家和学术编辑共同遴选学术文献的工作,在一定程度彰显了其不可替代的同行专家评议价值。客观上,复印报刊资料依据统一的体系标准,通过分类评估、同类比较,直接对单篇论文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持续性同行专家评选的模式,为我国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视角。

(二)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实践需求

近年来,党和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政策方针和指导意见,20182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20187年《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推行同行评价,引入国际评价,进一步提高科技评价活动的公开性和开放性,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当前我国与科研机构相关的评价成果,已发布有若干大学排名、学科评估成果,覆盖了学术实力、教学质量、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逐渐成熟的智库评价,将智库的决策、学术、社会、国际等多方面的影响力纳入了评估范围。这些机构评价成果,已经显示出机构评价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是评价大学、智库等各类机构综合实力,以及学科发展水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把机构的“学术影响力”作为此次研制的着眼点。与现有的其他机构评价成果相比,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机构旨在对发表学术论文的不同类型、学科机构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全面梳理和比较分析,我们在已有基础上扩展了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评价成果的对象范围,再次深度挖掘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梳理出复印报刊资料的重要转载机构,对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和评估,进一步满足人文社会科学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构评价的现实需求。

因此,复印报刊资料持续探索“基于成果进行同行评议”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模式,对于丰富完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理论方法体系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将会为人文社会科学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研制方法

我们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定义为,一定周期内,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数量较多且被专家评议为学术影响较好的机构。我们采用了转载分析为主、专家评议为辅的研究方法。

(一)转载分析

转载分析法是通过一次文献被著名学术文摘或期刊全文转载、摘要、索引的数量和比例等数据,分析机构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学科或专业的分布规律等状况的定量研究方法,实质上是基于同行专家对论文的再次定性评价结果开展的量化分析。根据本次研究需要,我们根据复印报刊资料的选文数据,采用了转载量、篇均得分及其加权求和形成的机构转载综合指数作为初步指标。

* 转载量:指某机构20152017年度被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刊全文转载的论文篇数之和。这个绝对量指标反映了机构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优质论文的数量,可大体反映出科研机构的学术影响力。

* 篇均得分:指某机构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文的同行评议篇均得分。虽然每篇被转载论文学术质量都较高,但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别,因此这一指标反映了机构被转载学术论文的整体质量。

2015—2017年度机构转载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机构转载综合指数=0.7*三年转载量之和的归一值+0.3*三年篇均得分的归一值

(二)专家评议

避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的学科覆盖、期刊布局、选文趋向等存在的局限,我们在机构转载数据分析之后,将备选的机构和数据提供给学术界同行进行定性评估,凭借同行专家的丰富经验,对机构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考量。

1.评审专家

专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各学科领域较有影响力的特邀专家,可称为“精评专家”;另一部分为面向2010年至今所有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过论文的作者发出网络邀请后,愿意参与评审的专家,可称为“海评专家”。

我们把所有备选机构分别按机构类型和按学科进行分类后,提供给各自相关学科领域的同行专家。其中,按机构类型分类的备选机构表提供给教育及科研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综合期刊主编、学术评价专家等进行定性评估;按学科分类的备选机构表提供给各学科领域知名学者及专业期刊主编进行评估。

2.评审标准

专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声誉做出综合判断:

1)学术声誉:机构的学术风气以及在国内外人文社科学术界的口碑(含学术不端情况,学术不端情况经核实后将取消入选资格);

2)学术影响:机构在国内同类机构中或同学科领域的话语权和号召力;

3)科研生产:机构的成果产出总量和更新效率;

4)科研创新:机构在科研成果、方法、项目、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和效率;

5)科研发展:机构在国内同类机构中的竞争力、发展潜力。

3.评审形式:

专家对每张机构表中的机构名单按比例提出“不建议入选”的建议,并可对名单提出增补意见。专家评议的结果作为确定最终入选机构的重要依据。

三、研制步骤

根据以上两种研究方法,从选取数据到研究成果发布,一共分为七个步骤。

(一)选取数据样本

选取2015—201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的论文转载数据,作为此次遴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机构的基础数据。从中我们选取2015—2017年度共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不少于9篇的机构,作为我们按指标进行转载分析的样本范围。

(二)数据样本分类

为了便于对机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进行同类比较和分类同行评议,我们将第一步数据样本中的机构按照机构类型和学科属性分别进行了分类。

1.按机构类型分类

1)高等院校:包括各类综合性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包括各类专业性高等院校,如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还包括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高等院校。

2)高等院校所属机构:直属于各类高等院校的学院、系、所、中心、学部等。判断高等院校所属机构边界的基本原则是:直接隶属于某高等院校领导、具有独立的领导班子和人员编制。如同一高校中两个所属机构之间有明显的隶属关系,比如A隶属于B,则按其隶属关系,将A的数据合并到B中进行统计。即,B将作为该高校的所属机构之一参与评选,A则不作为该高校的正式所属机构。

3)党政干部院校:包括党政机构主办的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如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

4)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研究所、研究院等独立法人机构,不含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设机构。

5)地方社科院:各直辖市、省、自治区及其辖区内城市的社会科学院,如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

6)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研究院等独立法人机构,不含中国科学院内设机构。例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

7)独立科研院所/中心:不隶属于上述六类机构、但由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独立研究机构。直属于党政机关的研究机构算作此类,单独统计转载数据,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各类机构内设的研究机构计入所在机构,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计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8)其他机构:除上述七类型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包括港澳台地区科研机构、国外高校、企业、文化馆所、新闻媒体等。需要指出的是,因复印报刊资料收录的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地区作者的论文比例较小,因而其数据仅能反映港澳台地区或国外科研机构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中的实力,并非是对这些机构科研水平的整体评价。文化馆所、企业等虽然不是学术机构,但在复印报刊资料学术论文转载中也占据一定比例,在此也将其数据一并统计反映。因其他机构的范围较广、机构性质较为复杂,因此在评选时主要按其转载和专家评议的绝对数据进行衡量,机构相互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上述八类按类型的机构中,高等院校、党政干部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机构、地方社会科学院、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和其他机构七类统称为“一级机构”,不隶属于其他机构。高等院校所属机构则隶属于上级高等院校,不属于“一级机构”。

2.按学科属性分类

学科分类主要依据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并结合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学科布局和选文需要确定,分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共21个一级学科。其中心理学和地理学数据统计,依据的是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文章。

具体机构的学科分类,由其被转载论文所属的学科决定,如某机构被转载法学论文30篇、政治学论文20篇,那么该机构在法学中的综合指数,根据30篇法学论文的数据统计,在政治学中的综合指数,则根据20篇政治学论文的数据统计。

(三)确立整理规则

在整理数据时,设定如下系列规则,保证数据的准确、规范、有效、丰富:

1.仅统计第一作者的第一机构,不包括译者。

2.统一使用机构的官方全称。如“中央编译局”,应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中文系”应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为简洁表述,在国家部委(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最高人民法院等机构名称前,省略“中华人民共和国”。

3.机构名称中的标点。均用中文状态半角,括号均采用小括号。

4.机构所在地点的标注。中国单位标注所在市名,外国单位标注国名。

5.课题组的处理。可确认为课题组归属某机构的,归入该机构统计转载数据。跨部门的课题组不归入任何机构,不参与机构的统计和评选。

6.多校部高校的处理。转载数据分别统计,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按两个高校统计。

7.合署办公机构的处理。按官方说明,合署办公机构转载数据合并统计,在名称上加以标注。例如: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算作一个机构,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行政学院、厦门市社会主义学院、厦门中华文化学院)算作一个机构。无法确定是否合署办公的机构,按论文原始标注分别统计。

8.高校学部的处理。参照一级学科的归属,结合学部合并的虚/实体情况予以确定。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部,由心理学院与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组成,属于同一一级学科,且学部有独立领导、行政班子,则认定心理学部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家所属机构,数据合并统计;北京大学的人文学部包含了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歌剧研究院等8个学院,横跨数个一级学科,则不将人文学部作为北京大学的所属机构,而由下属的学院作为北京大学的所属机构,分别统计转载数据。

9.跨部门高校所属机构的处理。无论机构是虚体还是实体机构,按论文中原始的标注分别独立统计。比如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创新基地,为虚体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为实体机构,均按各自高校的所属机构独立统计数据。

10.机构更名的处理。如果20152017年间机构名称有变动,以201712月的法定名称为准,原名用小括号标注。例如,原安庆师范学院,2016改名为安庆师范大学,则标注为安庆师范大学(原安庆师范学院)。

(四)确定备选机构

1.按机构类型划分的备选机构名单

根据第(二)步的机构分类方法,针对除高等院校所属机构外的七大类型,筛选出同时符合如下两个条件的一级机构,作为进入下一步同行定性评审的参评范围:(12015-2017年转载量之和达到9篇及含以上;(2)按机构类型对入选机构的总转载量从多到少排序,位于各类机构总转载量前85%的名次中。

进入高校所属机构备选表须满足至少如下两个条件之一:(12015-2017年在某学科转载量达到9篇以上;(22015-2017年各学科转载量之和达到15篇以上。

2.按学科划分的备选机构名单

某学科的一级机构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作为备选名单进入该学科下一步的同行定性评审:一是20152017年在该学科转载量达到9篇及以上;二是20152017年在该学科每年转载量均不少于3篇。

某学科的高校所属机构须满足20152017年在该学科转载量达到9篇及以上,才能作为备选名单进入该学科下一步的同行定性评审。

(五)同行定性评审

把备选机构的50张表(8张按机构类型分类的机构表、21张学科一级机构表和21张学科高校所属机构表),分别提供给同行专家进行定性评估。

1.“精评专家”评审

按机构类型分类的机构评审表邀请8名“精评专家”进行评审,每学科的一级机构评审表与高校所属机构评审表邀请5名“精评”专家进行评审。

2.“海评专家”评审

2010年以来被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过的作者均可参与评审。其中,按机构类型分类的机构评审表所有评委均可评审,每位评委最多可选择3个分学科的一级机构评审表与高校所属机构评审表进行评审。按机构类型分类的一级机构评审表共计394人参评,各学科表参评人数为13102人不等。

3.评审方式

每位评审专家均须填写《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18年版)”问卷调查表》,调查表提供详细的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并按转载指数降序进行排列。每位专家须对每张表中的机构备选名单提出20%的“不建议入选”建议,也可提出增补建议和理由。

(六)数据汇总处理

汇总同行专家意见后,对问卷数据进行规范、计算与处理。

首先,统计各评审表中备选机构的选票情况,并对“精评专家”与“海评专家”的评价数据进行归一处理,计算备选机构分数。归一值和期刊总分计算公式如下:

同行评议归一值=选票数量/同类票数最大值

重要来源机构总分=0.7×机构转载综合指数+0.2ד精评专家”评分的归一值+0.1ד海评专家”评分的归一值

之后,50张同行评审表,均分别删除总分排在后15%的机构,保留的机构形成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18年版)拟入选名单。

(七)机构名录公示

将《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18年版)拟入选名单》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网站(http://www.zlzx.com.cn/zxtzgg/1245.jhtml)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微信公众号(2019125日发布)进行公示,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拟入选名录进行调整和完善,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四、评选结果分析

(一)评选结果的结构与组成

评选结果分为三部分,一是按机构类型划分的机构表,二是按学科划分的机构表,三是按机构名称音序制作的便于查询的索引(见图1)。高等院校所属机构、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其他机构按照机构名称音序排列,其余按照重要来源机构总分降序排列。前两部分的机构表互有交叉重叠。这样的编排方式,会出现一家机构出现在几张表中的情况,可以充分体现每一家机构的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

(二)总体入选情况

复印报刊资料20152017年转载的论文涉及一级机构2800多家,高校所属机构5400余家。根据机构转载数据和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最终遴选出283家一级机构和418家高校所属机构作为2018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这些机构三年总共被转载论文29074篇,占复印报刊资料这三年转载论文总量的79.54%,在2015—2017年度的转载中占据重要位置。

按机构类型划分的入选机构数量及相关比例,如表1所示。

 各类型机构数量统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各类型的机构中,高等院校依然是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主要来源机构,入选机构数量超过其他6类机构的总和,其他类型机构的入选数量均不高。从各类型机构的入选比例来看,社科院系统虽然入选机构数量不多,但入选机构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比例最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机构和地方社会科学院都达到30%以上,被转载论文的机构集中度较高(即被转载论文的作者集中于少数机构中)。中国科学院系统与党政干部院校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比例相仿,在20%以上。独立科研院所/中心与高等院校所属机构的入选机构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比例较小,而其他机构的比例最低,说明在这些类型的机构中,被转载论文的机构集中度较低(即被转载论文的作者分散于较多的机构中),优势机构不够突出。

通过图2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入选机构的平均转载量最高(约194.49篇),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机构,体现出高等院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主力军的地位,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8所高校的转载量都在700篇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机构的平均转载量约66.15篇,在各类型机构的平均转载量排序中紧随高等院校。高校所属机构、党政干部院校、地方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入选机构的平均转载量相当,处于30-40篇之间。

各学科一级机构数量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各学科一级机构中,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入选机构数量较大,在70家以上。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和法学入选机构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比例较大,都在12%以上,这些学科中学术优势明显的机构数量较多。体育学和地理学入选机构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比例最低,不足3%以下,显示出在这些学科中学术优势明显的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从图3可以看出,法学、哲学、历史学的一级机构平均转载量分列前三,均超过40篇,显示入选的一级机构学科优势集中度较强;而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民族学则平均转载量靠后,显示学科的研究力量较为分散。

各学科高校所属机构数量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在各学科高校所属机构中,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入选机构数量最大,均在55家以上,显示这两个学科具有广泛的高校作者机构基础;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入选在40家以上,其中法学入选机构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比例最大,为13.83%,是比例唯一超过10%的学科,表明该学科中,学科优势的集中度很高。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民族学、体育学、心理学、农林经济管理这六个学科的入选机构数量都在10家以下,同时这些学科的入选机构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比例均较低,也显示了学科的优势机构较少,科研力量较为分散。

从图4可以看出,教育学平均转载量最高,达到40篇;哲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的平均转载量随后,也均超过30篇。民族学、体育学、地理学的平均转载量相对较少,均没有超过15篇。社会学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体现出相似的特征,入选机构数量不多(分别为16家、14家),但平均转载量较高(分别为30.94篇、26.07篇),体现出这两个学科中入选机构的优势比较突出。

由图5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入选机构数量远超其他地区,也体现出了北京是中国人文社科研究力量的重地,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入选机构数量排入前五,并且港澳台地区入选机构也较多,排名第七。入选机构的平均转载量中,吉林与湖北依次位列前两名,其中湖北的入选机构数量排在第六,显示其在中国中部地区的人文社科实力;吉林入选机构数量较少,集中度较高,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在该地区贡献最大。入选机构数量排名前十的地区中,位于东部沿海的有七个,显示了中国人文社科科研力量的地域不平衡。

总体来看,高等院校是我国开展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主要队伍,社科院系统、党政干部院校等各有特点;各学科之间的学术力量差异较大,而不同类型机构在不同学科中有各自的优势;在学术力量的地域分布中,东部沿海各省市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各学科的学术力量分布中,部分学科体现出较强的优势机构集中态势,另部分学科则呈现分散发展的状态。

(三)与2015版的比较分析

从两版的整体数据看,2018版的入选机构数量有所减少,同时2015版统计的是两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而2018版是根据20152017三年的转载数据制订,被转载机构总量相应增加,因此入选比例降低更为明显。入选机构年平均转载量均有所上升,显示出2018版的重要来源机构入选难度提高。

两版入选机构数据对比

一级机构中,按类型看,2018版新增了“中国科学院所属机构”类型,从图6可以看出,除其他机构、党政干部院校持平,其余各类型机构入选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高等院校入选数量下降最多,减少18家,而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入选数量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5.38%。

从各学科看一级机构的入选情况看,有8个学科的增减幅度在10%以内,呈现基本持平的状态。其中民族学、地理学的增加幅度较大,但由于2015版入选数量较小,增加的数量不大;体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减少幅度较大,均超过20%

      从各学科高等院校所属机构的入选情况看,虽然部分学科的增减幅度较大,但增减数量并不多。入选的高等院校所属机构数量增加的学科,以小学科为主,如民族学、心理学、体育学等,而入选机构数量较多的学科减少数量较大,例如2018版中,应用经济学入选机构数量比2015版减少9家,最终入选64家,法学比2015版减少9家,最终入选48家,工商管理比2015版减少12家,最终入选55家。

   2015版与2018版有较高的重合率,显示出机构科研力量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入选2018版的283家一级机构中,与2015版相同的为245家,占85.96%

        而入选2018版的418家高等院校所属机构中,与2015版相同的为326家,占77.80%,略低于一级机构的重合率。

五、结语

2018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的研制,以2015版为基础,对研制方法、统计规则等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完善,增加了网络开放评议的环节,确立了转载数据分析、特邀专家评审与网络开放评议有机结合的评选方法与过程,尽力做到全面、专业、公平、公正。

虽然复印报刊资料已积累了数十年的选文经验并在不断改进,但选文过程毕竟是一种建立在同行评议基础上的主观价值判断行为,难免见仁见智,而且复印报刊资料也存在期刊布局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在研制时运用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仅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角度进行研究,与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评价有关的其他指标,如机构科研人员的数量和产出情况等未纳入指标范围;港澳台高校、国外高校等机构类型由于数据不足而无法全面展示;其他如机构划分标准、机构层级的划分以及评价体系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有待改进或完善的细节问题。我们仍在探索中,请读者对我们的错误和疏漏给予批评指正。

感谢众多同行专家学者对本项研究的参与和指导!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这项课题,使这项研究成果能够为人文社科成果的管理与评价、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规范与激励等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参考,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