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司长视察书报资料中心并作专题报告
null
2008-01-12
      1月11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王国庆司长莅临书报资料中心考察指导,并就互联网出版业界态势和政策法规等问题为中心干部、员工作专题报告。盛希贵主任、高自龙副主任兼副总编辑、呼延华副主任兼副总编辑、李明霞副书记出席,李遵清书记主持报告会,中心中层管理干部、骨干编辑及网络电子部全体成员参加。
      王国庆司长首先在李遵清、高自龙和李明霞等书报资料中心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心网络电子部、编辑部、资料室等部门。在视察过程中,王司长对中心即将运行的网络出版平台非常关注,认真听取了网络室主任孔建会的讲解,并亲自在电脑前进行了数据库使用操作。王司长还对中心的网络电子产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随后,王国庆司长在文化大厦1403会议室作了关于网络出版现状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报告。王司长首先对中心5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期刊产品质量给予了赞许。她说,自己从读书时代起便查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参加工作后,单位订阅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也总是被大家争相传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可以帮助大家在很短时间内浏览到一个主题下的众多权威资料,是非常好的出版物,中心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考虑到受众的这种需求,很了不起。王国庆司长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出版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首先,数字技术推动出版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书报刊出版业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数字技术对整个社会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次,数字技术使媒体移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现有网站80多万个,从事互联网出版内容的网站有5万余个,已有中文电子图书30多万种,互联网杂志用户超过4000万,互联网游戏用户3200多万,通过手机阅读文学的用户超过3000多万。此外,手机报纸、手机游戏、手机音乐等移动阅读快速增长,媒体移动化趋势显而易见。最后,媒体进入大整合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严格界限被打破,各大媒体单位都在制定数字复合出版的战略,加快资源整合、新闻出版数字化进程。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网络图书、网络文学、网络学术文件、网络报刊、网络地图、网络音像作品、动漫网络游戏以及手机出版等在内的网络出版格局,满足了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层次需求。
      第二,网络出版有关法律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在2007年7月底对《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预计在2008年3月1日实行《互联网出版管理办法》。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形式主要包括: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以及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作品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
      鉴于互联网出版的特点,要求相关出版机构要实行责任编辑制度、编辑终审制度等。国家对出版机构的管理实行年审制度。此外,网络出版机构还应承担相应的公益性责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互联网出版内容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互联网出版编辑人员要具备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应能力,出版单位要进行相关的岗位培训。
      第三,对中心网络电子产品的希望和建议。参观中心网络电子部之后,感觉很振奋。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基础性学术工作,拥有珍贵的学术资源,如果能够抓准市场机遇,定会在未来出版数字化的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此,就网络电子产品的开发提出两点建议:第一,书报资料中心不仅要做出版商,还要做内容服务商,不仅要关心“上游”,还要关心“下游”,要转变认识,注重市场需求,对中心文献进行分门别类的多层次、多角度开发,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能扩大受众市场。第二,避免与纸质产品争夺市场,要通过量身定制的、更加细致的分类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要派专人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把传统资料放到网上,不是与纸质媒介对立的新媒体,而是纸本产品的延伸和表现形式。互动性是互联网的显著特点,中心的网络电子产品一定要注重这一特点,跟上数字化发展的趋势。
      王国庆司长表示对中心的网络电子化产品发展大有信心,坚信书报资料中心定能在新技术发展的大局下有更大的发展,基业常青,再创辉煌!
(蔺海莹、刘玮 供稿)
 
 
(廉文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