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和机构进步因子分析报告
——基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的排名数据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
2014-03-25

 

引言

2010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发布的同时,我们对转载排名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发布研究报告,向读者展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作者机构的阵营布局、创新力度、竞争态势等基本规律。2013年度的研究报告围绕“进步”主题,进一步扩大报告研究范围,从上榜期刊及机构延伸到未上榜期刊和机构,旨在更加全面、动态地反映中国学术研究力量的变动轨迹。为此我们设置了“进步因子”这一全新的指标来阐述被转载学术期刊或作者机构的进步状况。“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进步因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人文社科期刊和作者机构格局的变化和发展态势。对转载进步因子的分析有利于清晰描述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和机构的发展动态,发掘并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并引导各学科、各阵营期刊和机构的持续进步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进步因子是指在一定时间区间内期刊/机构的转载量、转载率或综合指数提高的幅度,本报告进步因子的时间区间涉及2013年度比2012年度、2012年度比2011年度和2013年度比2011年度3种(以下分别简称“20132012”、“20122011”、“20132011”)。以20132012转载量进步因子为例,计算公式如下:转载量进步因子=2013年度转载量归一值-2012年度转载量归一值)/2012年度转载量归一值。转载率和综合指数进步因子的计算公式同转载量进步因子。综合指数是转载量、转载率和篇均得分各自归一值的加权求和。

上述3个进步因子的计算均采用归一值,即通过“原始值除以同类最大值”的方法将同类期刊或作者机构各指标的原始得分调整为【0,1】的标准分,以便在统一量纲下进行比较分析(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及其归一值的统计方法详见www.zlzx.org)。本报告对期刊的分析涉及转载量、转载率和转载综合指数3个进步因子,对作者机构的分析涉及转载量和综合指数2个进步因子。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学术期刊分综合期刊和专业期刊两类,作者机构分高等院校及其二级院所、社科院(联)、党政干部院校等不同系统。本报告以2011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转载量3篇及以上的期刊和机构为样本,概要分析中国人文社科领域近3年来不同类型、不同学科期刊和作者机构的格局变化和进步状况,重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1)分析连续3年稳居榜单期刊/机构以及20122013年度新上榜期刊/机构(以下简称“在榜期刊/机构”和“新上榜期刊/机构”)的进步,阐述转载榜单格局的变化;2)分析指出样本中2012201120132012连续两年进步因子均大于0的期刊/机构(以下简称“持续进步期刊/机构”);3)分析近3年未上榜期刊/机构(以下简称“未上榜期刊/机构”)的进步,探讨各榜单的后备力量。

人文社科期刊进步因子分析

概述:各榜单期刊进步不均衡,个别期刊进步突出

2011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年均转载期刊论文(不含报纸、图书发表的论文)12637篇,年均涉及期刊1487种,包括专业期刊945种,综合期刊542种。其中年均被转载3篇及以上的期刊956种,被转载论文11901篇。“复印报刊资料”年均涉及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主办期刊675种,被转载论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量的39.05%;涉及社科院(联)主办期刊180种,被转载论文约占转载总量的24.21%;涉及党政干部院校主办期刊85种,被转载论文约占转载总量的4.34%

高校学报变动显著、社科院(联)综合期刊稳中有升、党政干部学报进步突出

以转载率排行榜为例,20112013年度,高校学报、社科院(联)综合期刊和党政干部院校学报三大系统主办的综合期刊排行榜中,在榜期刊占榜单总量的比例依次为63%76.67%76.67%,新上榜期刊的比例依次为26%13.33%23.33%,可见高校学报在榜期刊比例最低,新上榜期刊比例最高,榜单变动幅度最大;社科院(联)综合期刊榜单则与之相反,格局最稳定。从进步因子来看,这三大系统综合期刊排行榜中,2013—2011持续进步期刊的平均进步因子依次为81.18%107.13%121.78%,未上榜期刊的平均进步因子依次为-14.49%16.22%60.40%,可见党政干部院校学报的整体进步幅度最大,社科院(联)综合期刊次之,高校学报最小。

不同学科之间期刊排名稳定性和进步性差异较大

篇幅所限,仅以各学科期刊转载率排行榜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各学科期刊榜单变化比例差异较大,个别学科的期刊进步突出。1展示了不同学科转载率排行榜上,在榜期刊和新上榜期刊占榜单总量的比例及其平均进步因子。法学、教育学和工商管理等学科在榜期刊比例较大、新上榜期刊比例较小,说明这些学科期刊阵营较为稳定,未上榜期刊必须付出极大努力方可入围。公共管理、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在榜期刊比例较小、新上榜期刊比例较大,说明这些学科期刊之间竞争激烈,具有相对较高实力的期刊才能稳居榜单。其中,变化最小的法学学科在榜期刊和新上榜期刊的比例依次为76.67%5%,而变化最大的公共管理学科则依次为30%15%,学科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由此可见一斑。此外还可看出,各学科新上榜期刊的平均进步因子普遍高于在榜期刊。其中,图情档、艺术学和社会学3个学科新上榜期刊的平均进步因子最高,法学、图情档和艺术学3个学科的在榜期刊平均进步因子最高,体现出图情档、艺术学期刊整体进步较大。


1

 

1:各学科期刊转载率榜单结构及进步因子


第二,各学科持续进步期刊比例悬殊,进步幅度不一。如图2所示,各学科中持续进步的期刊占各学科样本总量的比例从0%~51.85%不等,新闻学最小,图情档最大;持续进步期刊2013—2012平均进步因子较高的还有社会学、公共管理和法学,2012—2011平均进步因子较高的还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和政治学。

 

2

2:各学科持续进步的期刊比例及进步因子


第三,各学科未上榜期刊比例和进步幅度严重失调。如语言文学学科未上榜期刊占该学科样本期刊总量的比例仅为7.35%,而经济学学科未上榜期刊比例则高达65.41%。此外,未上榜期刊比例及其平均进步因子均相对较低学科是新闻学、艺术学、社会学,说明这些学科中的潜力期刊力量较薄弱;未上榜期刊比例及其平均进步因子均相对较高的学科有公共管理、政治学和哲学,说明这些学科潜力期刊的力量较为雄厚。

下面以社科院(联)综合期刊、历史学和工商管理两学科专业期刊为例,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学科期刊的进步状况。

社科院(联)综合期刊:权威期刊稳居显要,社会转型研究备受关注

20112013年度,社科院(联)综合期刊年均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数约为78种,年均被转载论文1552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论文总量的12.28%。近3年的转载排行榜中共有31种期刊在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不同榜单上连续在榜,其中在榜进步期刊为12种,显示出社科院(联)权威期刊众多且难以撼动的地位。难能可贵的是依次有3种、9种、5种期刊新晋入围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排行榜。

在榜权威期刊逐年进步,关注深化改革内容期刊发力突进

纵观社科院(联)期刊近3年的上榜名单,《学术月刊》、《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社会科学》等传统权威期刊依旧稳居各项排行榜的前列,几乎是连续3年占据前五名位置。一些关注当前深化改革问题的学术性期刊,如《改革》、《江汉论坛》、《开放时代》等发展势头强劲,转载数据逐年提高。

《江汉论坛》、《改革》在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三方面3年均实现了稳步提升。《江汉论坛》以3年间转载量29篇、41篇、56篇的势头猛进,从2011年度的转载量第24名跃升为2013年度第6名;《改革》也以转载量37篇、52篇、54篇的成绩稳步增长。

《开放时代》、《探索与争鸣》、《学习与探索》转载率连续两年进步。其中《开放时代》在201120122013年度的转载率分别为19.83%21.8%33.33%2012—20112013—2012进步因子依次为38.08%39.48%,排名从2011年度的第7名提升到2013年度的第3名。

《天津社会科学》实现了综合指数稳步增长。该刊综合指数从2011年度的0.494863提升到2013年度的0.5119152012—20112013—2012进步因子分别为1.39%2.02%,排名也从2011年度的第17名跃升到2013年度的第12名。

新上榜和未上榜期刊进步显著,城乡发展研究强力跟进

社科院(联)综合期刊近3年各排行榜中新上榜期刊共有12种,其中《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和《学术界》3种期刊连续两年持续进步有些期刊虽未能进入转载排行榜,但进步显著,发展潜力不俗,如《重庆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城市观察》、《天府新论》等。在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3《贵州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城市观察》等有关城市低碳发展、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研究增多,受到关注。

《江淮论坛》挤进2013年度社科院(联)转载量、综合指数排行榜。《江淮论坛》是唯一一种同时新入围转载量和综合指数排行榜的期刊,如转载量从2011年度13篇提升为22篇,位列2013年度转载量第27名。

《湖南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城市观察》在综合指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步。3种期刊进步趋势如图3所示。尽管这些期刊未进入榜单,但近两年明显处于上升趋势,其中《重庆社会科学》表现最突出,2012—20112013—2012进步因子分别为12.05%15.35%

 

3

 

3:社科院(联)潜力期刊综合指数进步因子


上述分析可见,社科院(联)主办的传统权威期刊依旧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其权威地位难以撼动,一些持续上榜进步的期刊和潜力期刊也占据一定的比重。进步期刊被转载的文章多涉及中国当前深化改革内容,或与城乡建设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其原因是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城市与农村均发展迅速,各种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凸显,一些期刊立足现实、关注城乡发展现象、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反思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学期刊:专业期刊步伐稳健,高校学报论文质量提高

20112013年度,历史学年均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202种,被转载论文总量为802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论文总量的6.35%。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历史学转载榜单的变动不大、但持续进步期刊比例较高。

优秀专业期刊坚守阵地,稳中有升难能可贵

“老牌劲旅”在历史学研究方面有着其他综合期刊难以企及的“话语权”,多年来坚守历史学研究阵地,步伐稳健。在此基础上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难度较大,其进步因子虽不高,但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属不易。

《历史研究》、《史学集刊》等期刊连续3年在榜且保持了平稳上升势头。《历史研究》、《史学集刊》和《中共党史研究》在转载量和综合指数上有所进步,《史林》在转载率上稳中有升。例如《史学集刊》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依次是15.00%22.18%,转载量从2011年度和2012年度的18篇,上升到2013年度的21篇,3年的名次分别为第7名、第6名、第4名,呈不断上升趋势。

《民国档案》、《文史》新入围转载率或综合指数排行榜。民国档案》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率进步因子依次是8.68%85.96%,其在2011年度的转载率是4.35%2012年度增至4.62%2013年度增至7.81%,挺进了2013年度转载率排行榜,位列第26名。《文史》在20122013年度的转载率排行榜上有名,又入围2013年度综合指数排行榜单。

学科门类调整影响显现,考古类期刊脱颖而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原有的1个“历史学”一级学科调整为“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在学科门类变化的背景下,为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状况,“复印报刊资料”近3年加大了考古学论文的转载力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和《考古学报》脱颖而出,显示出在考古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考古》在转载量方面持续进步。《考古》在2012年度、2013年度都进入了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3个排行榜,而且连续两年在转载量上持续进步。《考古》从2011年度转载量3篇,上升到2012年度和2013年度的7篇,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分别是168.33%5.26%,其中2012—2011转载量进步因子达历史学期刊中的最高点。

《考古学报》进入2013年度转载率、综合指数排行榜。《考古学报》在2013年度实现飞跃,同时跻身转载率排行榜和综合指数排行榜。2013年度《考古学报》凭借转载率15.79%位居第9名;凭借综合指数0.415252排在第20名。

高校学报转载数据逐年攀升,历史学论文质量不断提高

综合性高校学报在历史学转载排名的上榜率总体不及历史学专业期刊,但通过对进步因子的统计,可以发现一些高校学报正在崛起,这些学报多设有与历史学相关的专栏,历史学论文质量有所提升。

在历史学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三方面都获得进步的6种期刊中,有5种期刊为高校学报。其中,《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持续进步的历史学在榜期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是2013年度历史学新上榜期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属于未上榜的历史学潜力期刊。此外,2013年度新上榜的高校学报还有《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再次印证了高校学报在历史学方面竞争实力的增强。

工商管理期刊:专业期刊彰显实力,持续进步略显不足

工商管理期刊在20112013年度年均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约为292种,被转载论文1051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论文总量的8.32%。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各学科期刊排行榜中,工商管理转载榜单的变动较小、持续进步期刊比例也不高。

质量为王,权威专业期刊依旧占据领军地位

工商管理期刊近3年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均榜上有名的期刊共有22种,其中除《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均为实力雄厚的专业期刊,尤其是《管理评论》、《管理学报》、《旅游学刊》、《科学学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5种期刊,在工商管理各排行榜中连续3年名列前茅,显示出质量为王的权威性地位。更难得的是这22种期刊中有6种在3年间分别在转载量、率、综合指数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持续进步。

管理评论》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全方位持续跃升。在工商管理在榜期刊中,《管理评论》是唯一一种在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三方面均取得持续进步的期刊。该刊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依次为9.62%48.15%,近3年间转载量持续提升,分别为13篇、18篇、25篇,排名也由2011年度的第15名提升到2012年度的第13名再到2013年度的第5名。

《审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中国流通经济》3种期刊实现了转载率的稳步提升。3种转载率在榜期刊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率进步因子均大于0,其中前两种期刊的进步尤其突出,《审计研究》从2011年度的转载率第18名提升到2013年度的第9名,《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2011年度的第24名提升到2013年度的第16名。

新秀专业期刊争相入围,持续进步性有待提高

工商管理期刊近3年排行榜中,尽管权威期刊齐聚榜中前位,但跻身榜单的新期刊悉数为专业期刊,也表现出工商管理期刊领域专业期刊强劲的挺进实力。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排行榜中各有12种、6种、10种期刊新入围,但持续进步的期刊却很少,综合指数新上榜期刊中只有一种期刊持续进步,转载量、转载率新上榜期刊中更无持续进步期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挤进2013年度工商管理期刊综合指数排行榜。该刊是唯一连续两年持续进步的新上榜期刊,也是所有新上榜期刊中唯一的综合期刊。2012201120132012的综合指数步因子为16.67%和19.99%,入围2013年度工商管理综合指数排行榜并位列第22名。

综合期刊和专业期刊潜力悬殊,学科期刊布局不均衡

20112013年度,有5种期刊虽未能进入工商管理期刊转载排行榜,但近3年进步显著,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物流技术与应用》、《企业经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4种专业期刊在转载量、转载率、综合指数不同方面分别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综合指数从2011年度的0.285211,到2013年度提升至0.3578292012201120132012进步因子为25.46%和21.59%。

综合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转载率中取得了显著进步。作为工商管理学科唯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期刊,该刊2012—20112013—2012的进步因子为4.04%268.16%,持续进步显著。

分析表明,工商管理期刊近3年的转载进步指数中,权威性专业期刊持续进步,齐聚榜中前位,已然成为展示工商管理科研成果的稳定基地。尽管工商管理近3年各转载排行榜变化不大,但仍有一些期刊新上榜或虽未上榜但进步突出,其中仍以工商管理专业期刊为主,少数综合期刊也不甘示弱紧跟其后,显示出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但工商管理学科期刊的持续进步性略显不足,各榜单的在榜期刊、新上榜期刊和未上榜期刊中,取得持续两年进步的期刊数量很少;综合期刊中在榜期刊、新上榜期刊和未上榜期刊所占比例均非常少,发展潜力更显薄弱。

人文社科作者机构进步因子分析

概述:主体格局稳定,局部实现突破

2011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年均转载各类作者机构的论文(含报纸、图书发表的论文)13096篇,其中年均被转载3篇及以上的机构共为409所,涉及高校359所(其中年均涉及高校二级院所2639所),年均被转载论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量的71.92%;涉及社科院、社科(联)21所,年均被转载论文约占转载总量的5.70%;涉及党政干部院校29所,年均被转载论文约占转载总量的2.43%

高校总体格局相对稳定,社科院(联)和党政干部院校各梯队进步不一

以综合指数排行榜为例,20112013年度,高校、社科院(联)和党政干部院校三大系统机构排行榜中,在榜机构占榜单总量的比例依次为70%50%60%,新上榜机构的比例依次为29%15%30%,可见高校在榜机构格局最为稳定,社科院(联)的新上榜机构比例显著低于高校和党政干部院校。从进步因子来看,这三大系统持续进步机构2013—2011的平均进步因子依次为6.13%4.93%8.43%,可见党政干部院高校进步幅度最大,社科院(联)最小;未上榜机构2013—2011的平均进步因子依次为0.49%4.06%-1.84%,可见社科院(联)后备力量进步最突出,党政干部院校最小。

各学科机构榜单变化幅度和进步特征各异

因报告篇幅限制,仅以综合指数排行榜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各学科榜单变化比例不均衡,学科发展态势各异。4展示了在各学科综合指数排行榜上,在榜机构和新上榜机构占榜单总量的比例及其进步因子。可以看出,经济学、法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在榜机构比例较大、新上榜机构比例较小,说明在这些学科领域作者阵营较为稳定,打破阵营格局的新上榜机构进步突出。艺术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在榜机构比例较小、新上榜机构比例较大,说明在这些学科中机构榜单名次争夺激烈,要稳居这些学科榜单必需具有较高实力。其中,变化最小的经济学榜单上,在榜机构和新上榜机构的比例依次为95%5%,而变化最大的艺术学排行榜中同类数据则依次为50%40%,两学科相差悬殊。此外,还可以看出,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闻学以外,其他学科新上榜机构的进步因子均高于在榜机构;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学科在榜机构和新上榜机构的平均进步因子显著高于其他学科,说明近两年部分机构与之相应的学科建设力度加强。

 

4

 

4:机构各学科综合指数榜单结构及进步因子


第二,各学科近两年进步幅度普遍下降,持续进步艰难。如图5所示,各学科中连续两年持续进步的机构占样本机构总量的比例从历史学的0%至社会学的35%不等;除了经济学、法学和教育学外,其他学科2012—2011的平均进步因子均高于2013—2012,说明近两年的进步幅度减弱。此外在持续进步的机构相关学科中,进步因子较高的是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图情档和艺术学5个学科。

 

5

 

5:各学科持续进步的机构比例及进步因子


第三,各学科榜单后备力量相差悬殊,须加强关注部分学科可持续发展。图情档学科未上榜机构比例仅为7.69%,近两年的平均进步因子均为负数,显示出该学科榜单后备数量较小,而经济学未上榜机构的比例则为68.57%,近两年的平均进步因子也比图情档学科高36个百分点,拥有更具冲击力的后备作者机构。榜单后备力量代表了各学科的潜力科研机构,后备力量薄弱将影响学科的持续发展。

下面以机构综合排名、政治学和哲学两学科机构转载排名为例,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学科作者机构的进步状况。

高校:在榜高校持续进步难度大,“非211高校”潜力显现

2011~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年均转载高校作者论文9879篇,涉及高校715所,转载量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年均全文转载总量的75.4%。转载量和综合指数3年来稳居排行榜上的高校分别是93所、83所,其中保持上升势头的高校各有2所;转载量和综合指数新上榜的高校依次是17所、22所;虽未上榜但持续进步的高校,转载量方面有16所,综合指数方面有22所,其中“非211高校”占了大部分。

高校在榜机构持续进步者少,学术创新力单项突进

相较社科院(联)和党政干部院校,高校在榜机构格局最为稳定。在转载量排行榜的前100名高校中,有93所虽然3年来名次有变化,但都稳居排行榜之中。在榜高校的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科研水平比较稳定,同时转载实力越强的高校,进步难度也越大。

在榜高校中,江西财经大学和西北大学是转载量一直保持进步状态的仅有2所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在2011年度的转载量是22篇,位列第96名,2012年度上升到24篇,位居第82名,2012—2011的转载量进步因子是2.36%2013年度,江西财经大学的转载量又增加了4篇,升至第77名,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是6.40%。西北大学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3年的转载量分别是36篇、42篇、54篇,名次分别是第56名、第51名和第42名,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分别是9.47%17.25%

虽然整体格局稳定,但就单一指标来看,在篇均论文创新水平上持续进步的高校占了全部在榜高校的两成,有18所,如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等。论文质量中篇均论文创新归一值的提高,体现了这些高校的学术研究创新力有所提升。

“非211高校”持续进步,具备发展潜力

20112013年度,未上榜但持续进步的高校有16所,其中“211高校”仅占25%,如中央音乐学院、江南大学等。一些“非211高校”,如南阳师范学院、鲁东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展现出发展潜力(见图6)。

6

6:三所潜力高校的转载量进步因子示意图


此外,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非211高校”也在转载量方面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体现出这些高校近几年加大了人文社科的学科建设,向综合性高校发展,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燕山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3年的转载量分别是4篇、5篇、9篇,2012—2011的转载量进步因子是17.29%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是64.16%。燕山大学的转载量从6篇到7篇、9篇,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分别是9.47%17.25%,平稳上升。

“非211高校”论文转载量的上升,与“复印报刊资料”的选文评文原则密切相关,即避免把期刊评价等同于学术论文评价,不以“出身”评价论文,注重的是论文的实际质量,也体现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以“学术论文”为直接评价对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政治学作者机构:新上榜机构集中京沪两地,后备力量薄弱

2011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年均转载政治学作者机构论文616篇,涉及高校165所,转载量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年均全文转载总量的4.70%。如图4和图5所示,在高校分学科排行榜中,政治学转载榜单的变动幅度居中、持续进步期刊比例也不高。转载量、综合指数3年在榜的政治学高校分别有14所、12所,新上榜的高校依次是12所、11所,未上榜但持续进步的高校数量有限,后备力量比较薄弱。

新上榜机构中,北京、上海两地高校表现突出

2012年度和2013年度转载量新上榜的高校分别有7所、5所,其中北京、上海的高校约占2/32012年度和2013年度综合指数新上榜的高校分别有6所、5所,北京、上海两地高校也占了一半以上,这与京沪本身即为学术重地,同时也是政治学研究重镇的特殊地位有关。

2012年度新上榜的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度继续稳居榜单且更上一层楼。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20122013两个年度稳居转载量和综合指数两个榜单之上,前者在转载量方面持续进步,后者在转载量和综合指数方面保持了进步趋势。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凭借转载量10篇位列2013年度高校政治学转载量第12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发文在政治学多个细分领域齐头并进,也连续两年位列高校二级院所政治学排名榜,转载量和综合指数都有进步,是促进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论文研究持续进步的主要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持续进步,新入2013年度排行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闯入2013年度转载量和综合指数排行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综合指数保持了平稳上升趋势,冲入2013年度综合指数排行榜,2012—20112013—2012的综合指数进步因子分别是3.11%4.88%。同济大学也在2013年度转载量和综合指数排行榜上抢占到一席之地。优秀作者的发力对这些高校进入排行榜的贡献较大。

潜力高校数量有限,后备力量略显不足

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转载持续进步的潜力高校数量和进步幅度均有限,排行榜的后备补充力量不足。综合指数未上榜但持续进步的高校,仅有兰州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两所。兰州大学201120122013连续3个年度的综合指数分别是0.3980680.4091170.414263,上海师范大学3个年度的综合指数分别是0.3665460.3982990.399111。两所高校20122011的综合指数进步因子分别是2.78%8.66%2013—2012分别是1.26%0.20%

转载量方面,仅有上海政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校具备发展潜力。上海政法学院在2012年度的转载量是5篇,2013年度增至6篇,距离上榜仅有一步之遥(榜单最后一名为7篇)。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在2013年度的转载量提高至5篇。

通过对近3年政治学转载高校进步因子的分析,可发现:第一,连续3年在榜的高校中无一所取得持续进步,排名名次此起彼落,难以保持绝对优势;第二,潜力高校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学科榜单后备力量的不足;第三,新上榜高校集中于北京、上海两地,且以综合性重点高校为主,这些高校或得益于二级院所合理的学科设置,或得益于表现突出的优秀作者,取得了卓越进步。

哲学作者机构:权威机构难以撼动,以理工著称院校潜力绽放

2011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年均转载哲学论文902篇,涉及高校154所,转载量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年均全文转载总量的6.89%。如图4和图5所示,在高校分学科排行榜中,哲学转载榜单的变动幅度居中、但持续进步期刊比例较高。转载量、综合指数在榜高校分别有14所;转载量、综合指数新上榜高校依次有7所、6所;未上榜但取得显著进步的高校有6所。

老牌重点威力不减,权威机构稳居龙头

14所连续3年在榜的高校中,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5所老牌重点院校,在转载量和综合指数方面均突破2011年度和2012年度,稳中有升,显现出在哲学学科中不可动摇之地位。除连续3年排名第1的中国人民大学外,其它4所院校在20122013年度各排名名次均比2011年度有所提高。

南京大学、清华大学,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进步最为突出。如图7所示,5所高校在20122013年度都取得了较大的转载量进步。从转载量来看,南京大学的进步最为显著,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依次是40.38%1.08%2011年度的转载量28篇增加到2013年度的43篇,排名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清华大学进步也不弱,2012—20112013—2012的转载量进步因子依次是15.18%7.99%2011年度的转载量26篇提升到2013年度的35篇,排名由第9名跃升前5名。从综合指数来看,南京大学的进步因子也最高,2013—2011共进步了17.50%,从2011年度的第7名跃升到2013年度位居综合指数第4名;清华大学2013—2011共进步了12.63%,综合指数从2011年度的第9名跃升到第5名。

 

7

 

7:转载量进步突出的哲学作者机构


新晋院校奋起直追,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7所新晋入围高校中,山西大学、苏州大学2所高校同时挤进哲学转载量和综合指数两个排行榜中。其中,山西大学的转载量从2011年度 9篇提升到2013年度的13篇,2013—2011共进步了33.47%;综合指数从2011年度的0.436502提升到2013年度的0.4616342013—2011共进步了5.76%;位列2013年度高校哲学转载量第13名、综合指数第14名。苏州大学虽2011年度未上榜但进步飞速,位列2013年度高校哲学转载量第18名和综合指数第16名,进一步证实了哲学研究实力的增强。

理工科著称院校加快步伐,改写榜单实属不易

6所高校虽然近3年未进入高校哲学转载排行榜,但进步显著,发展潜力不可忽视,特别是一些江浙、华南地区理工科著称的院校如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侨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等,对哲学领域的研究大踏步跟进。

华侨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在哲学作者机构转载量、综合指数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2013—2011转载量进步因子分别为12.01%3.03%2013年度转载量分别达到6篇和4篇;综合指数分别从2011年度的0.3695790.366696提升到2013年度的0.4139760.377803,。

华南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在综合指数方面显著进步。其中同济大学2011年综合指数0.3589712013年提升为0.446252,进步因子为9.31%,虽然未进入榜单,但在壮大自身专业实力的基础上,扩大学科覆盖面,取得哲学学科的较大进步。

分析表明,老牌重点院校依旧是中国哲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沃土,无论在转载量还是在综合指数方面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其学术领军作用和前沿地位难以撼动。但也有许多潜力机构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一些理工科著称院校也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契机,不断加大哲学研究和关注力度,成为哲学学科队伍的新生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学科研究力量的不均衡性,是当前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发展的突出特征。不同类型、不同学科期刊和机构进步不均衡,掌握优劣势、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榜、新上榜和未上榜3个梯队期刊和机构的进步状况不均衡,推动领先者再接再厉、鼓励后进者奋起直追,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期刊和作者机构阵营格局。

当然,进步因子是一个相对概念,进步与否并不能说明转载水平的高低,这一指数仅能在微观层面反映学术期刊或作者机构自身转载水平的变化,在宏观层面反映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和作者机构相互之间此消彼长的格局。此外,本报告只基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进行分析,又由于篇幅的限制,报告每一部分仅选取了个别榜单加以分析,因此对于学术期刊和作者机构进步因子的分析结果仅能反映某一方面的现状和特征,而未能全面反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趋势。希望我们能通过揭示“冰山一角”,对人文社科工作者有所启发。报告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报告执笔人:钱蓉 杨红艳 张美红 韩帅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