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大事记(1958.5~2008.10)
2008-10-30

*1958年

5月初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照、副馆长程德清,根据吴玉章校长关于我校图书馆应学习苏联图书馆使用铅印的提要卡片的指示,与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左恭、丁志刚会商联合编印全国图书提要铅印卡片事项。

5月下旬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调派马志鑫、许振礼、卢明庄、陈国英4人组成中文图书提要铅印卡片筹备组,马志鑫为组长。该组与新华书店、各出版社联系,取得他们对编印图书卡片工作的支持。

6月11日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卡片筹备组正式编印出第一批中文图书提要铅印卡片,卡片内容包括书名、著译者、出版地、出版日期、版次、册、页数、开本、定价、内容提要、统一书号、卡片发行号、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号等,向全国图书馆界发行。发行地址设在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199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材供应组内,发行负责人王传义,订购方式是按17个大类预订。

7月初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双方领导经过继续会商,北京图书馆决定先后派遣丁瑜、刘盛仪、高凌汉、金孚咸等6人参加卡片的编辑、发行工作。从即日起,卡片上增印“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刘国钧编)两种类号。

7月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为了学生的生产实习,经学校领导同意自办印厂。吴玉章校长对此事十分关怀,亲自写信给全国总工会调拨给5台铸排机。新闻系主任安岗积极组织学生高玉宝等参加建厂工作。经数月筹备,正式成立新闻系印刷厂,厂址设在张自忠路3号12楼,由副系主任蒋荫恩主管,由张隆栋任厂长。

8月1日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成立共同编辑、印刷、发行中文新书铅印提要卡片的联合机构,地址暂设在北京东总布胡同10号原出版总署版本图书馆内。

8月初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讨论进一步发挥报纸的社会作用,该系报刊史教研室主任刘爱芝提出创立“剪报公司”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系主任安岗的支持,组织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十分需要剪报服务。在获得有关方面支持与协助下,新闻系责成刘爱芝负责筹建剪报公司。

10月底
    编印图书卡片的联合机构作《中文集中编目工作概况》的书面汇报,反映创业初期艰苦工作的实际状况。当时联合机构已有编辑11人(北京图书馆6人,人大图书馆5人)。工作包括4大项:第一,取书。每早有7人分赴41家出版社或印厂索取样本书或借用付印样,每人1日路程约20公里(多数是骑自行车),上午10时赶回,1个月取新书约2,500种。第二,编写卡片稿。1个月约编1,900种(除掉不属编卡范围的书),编写1张卡片有7道工序:1.查重;2.著录草片;3.分类;4.总校审;5.编顺序号;6.写代片;7.排片。要求新书当日编完,经常延迟2~4小时才下班。第三,印刷。卡片在人大出版社印厂排印,每日约排80种,编辑负责校对。第四,发行。仍由人大出版社教材供应组担任,从本月起,增加按70个专题预订的办法。
    调王青田任新闻系印刷厂副厂长,接替厂长张隆栋的工作。

12月13日
    新闻系印刷厂副厂长王青田向该系党总支作《目前印厂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的书面汇报。该厂基本材料和机器设备价值6万元,大部分是无偿调拨来的,其中只有4千多元是自购的。厂房装修用1万多元,学校领导拨给5万元。建厂后已有新闻系学生400余人来厂实习,通过生产劳动,同学们学会排字和印刷,部分人还学会拼版、刻字和制作锌版。数月来,实习生在该厂自采访、自撰稿、自排自印了《新闻学报》、《农机工人》、《热电工人》、《县报研究》、《电车工人报》、《红旗公社》、《建筑公司》等14种小报,每日出报纸1份。

12月1~31日
    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与人民日报社、工人日报社、北京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社、中国科学院、外交学院、全国妇联等单位,会商进行创立“剪报公司”的筹备工作。

*1959年

1月1日
    在中宣部科学处处长于光远和中宣部办公室副主任兼图书资料室主任姚黎民的关怀支持下,剪报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对外营业。地址设在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中国人民大学校舍8楼。首任经理刘爱芝,办公室主任宋来未。公司组织机构设经理、副经理、办公室,下为生产部和营业部。生产部下分选材组、剪贴组、发报组;营业部下分发行组、财务组、资料室。公司工作人员从各筹办单位调派,计有:人大新闻系干部3人、学生9人,人民日报社15人,全国妇联4人,中国科学院3人,外交学院、北京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各1人,共37人,另招收临时工40人,总数为77人。

2月中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范新三经过与北京图书馆副馆长左恭、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张照会商,决定参加共同编辑出版图书提要卡片的事业,先后派盛希敏、张龙昌、许伯渔等参加编辑、发行工作,卡片组的人员增为14人。同时议定这个机构的名称为“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简称“卡片组”),从即日起,卡片上增印中国科学院馆图书分类法的类号。

3月1日
    图书提要卡片新增根据该组编印的《综合预订目录》按书选片和按出版社订购卡片的办法。


    卡片组的工作地址从东总布胡同版本图书馆迁移到张自忠路3号中国人民大学城内校舍7楼。

3月末
    全国性图书馆刊物《图书馆工作》1959年第3期刊登了丁郁撰写的《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工作情况介绍》,介绍了卡片组的成立经过、组织情况、编辑工作情况和卡片内容、订购办法等。

4月末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1959年第4期刊登《新闻系新闻实习印刷厂简介》一文,叙述了印刷厂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实习生的劳动感受,该厂从筹备到成立的简略过程等。

5月中
    卡片组正式印发《中文图书提要卡片著录条例》。

5月19日
    卡片组与外文出版社材料科达成卡片用纸加工协议。

5月末
    剪报公司经理刘爱芝调离我校,公司业务由办公室主任宋来未主持。

6月中
    卡片组向订户印发《图书提要卡片编印范围的规定(初稿)》。

6月末
    卡片组作195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1958年底有订户260户。1958年10月改按70个专题订购,订户增为317户。1959年3月1日新增根据《综合预订目录》按书订片的办法,至6月底订户达691户。1959年1~6月编印新书卡片10,807种,发行4,676,731张。还总结汇报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如取样书和争取付印样问题、目录组织问题、人员的学习和劳动锻炼问题、联合编辑组的统一领导问题等。

7月初
    卡片组发行业务从我校出版社教材供应组收回,改为自办,发行地址迁至张自忠路3号7楼。原出版社卡片发行负责人王传义、发行会计程文敏和发行员郭秀珍等人随之调到卡片组工作。根据业务发展较快的情况和业务分工的要求,从收回发行业务之日起,卡片组的业务机构形成为:编辑部门,负责人丁瑜和盛希敏;发行部门,负责人许振礼和王传义;总务部门,负责人束中耀;总负责人马志鑫。重要事务由马志鑫、丁瑜、盛希敏(3个协作馆的负责人)会商处理。

7月
    学校领导决定将剪报公司划归图书馆领导,剪报公司办公室主任宋来未调离。随即调入袁佩宾任公司副经理,载言任办公室秘书兼营业部(后改称业务部)主任,王冰之任生产部主任,王恩军任生产部副主任。

8月1日
    卡片组与新闻系印厂达成协议,由该厂承担排印全部卡片的任务,原则上当日下午交稿,夜班排版,次日上午交看清样,3日内交卡片成品。

8月中
    卡片组先后与北京、南京、合肥等地的新华书店协作,开办随书配片业务,做到有书有卡,书卡同步到馆。

10月初
    卡片组和新闻系印刷厂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先进单位。

10月中
    剪报公司编印《报刊资料分类表(草稿)》,供订户选订剪报资料用,订户明显增加。

11月中
    丁瑜调回北京图书馆,该馆在卡片组的协作负责人由刘盛仪继任。

12月末
    新闻系印刷厂作1959年工作总结。1959年顺利完成新闻系学生的新闻生产实习计划,提前16天于本月17日完成本厂今年计划总产值。全年共排字960万字,制版1万寸,印刷10万印张,总收入33,000元,盈余约2万元。本年度厂内工作变化较大的是:原由实习生编印的各种新闻小报均停刊,从8月起新增排印中文提要卡片的业务,平均每日约50~60张。

*1960年

春初
    卡片组由于买不到卡片纸,委托校工会在张自忠路3号7楼前组织家属开办裱纸厂,加工卡片纸。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直属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会议明确卡片组为该委员会的下属机构,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负责领导日常工作。会议并决定由该委员会报请文化部拨给一定的编制。

2月26日
    剪报公司在全体职工大会上作《剪报公司一年来工作总结》(1959年1~12月)的报告。剪报订户从初开办的30户增至年底的402户。截至报告时,再增至493户(报纸469户,杂志24户)。每日生产剪报1万多件,全年从国内报刊上共剪贴资料2,982,520件。若493户每户设1人自己剪贴,共需设493人,而公司生产部只有62人,可节约431个人力。集中剪贴比各户订报自贴,还可节约大量报纸。此外,资料组本年还剪贴了一份《人民日报十年剪报》,约23万件,还向对外文委供应了外国代表团访华期间的《中国剪报》。

6月中
    卡片组与我校图书馆方法研究科和参考阅览科协作编印1套《马恩列斯著作卡片》和《毛主席著作卡片》(205篇),后者包括毛主席早期在《湘江评论》和《向导》周报上发表的文章,先后共发行2万套。

8月初
    卡片组与中国作家协会合作,依据7月“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代表大会”期间举办的展览会书目材料约5千余种,编印1套《全国优秀文艺作品专题卡片》和1册《建国以来优秀文艺作品专题书目》,并邀请有关的80多个出版社协助审核卡片内容。

8月1~31日
    卡片组清理全部帐目,建立健全财会制度。指派盛希敏为清理总负责人,组织许振礼、陈国英、束中耀、张龙昌等10余人,分头对订户帐目、会计帐目、纸张材料库、产品库、新华书店配片帐目等,进行了逐笔核对和清理。还请人大出版社专业会计朱铭嘉协助,会计专家肖乃吉指导,制订适合本单位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

9月1日
    卡片组《新书情报》创刊号正式发行,其内容是报导全国出版中文新书的情况,3天1期。特点是快速、全面、准确,供读者了解和选购已出版的新书和订购图书卡片。

9月中
    卡片组就人员编制问题向我校图书馆送呈《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工作汇报提纲》,主要汇报:1960年9月卡片订户从1958年底的260户增至3,000多户,增加约13倍;该组只有正式工作人员34人,家属工10余人,工作量与人员数质量之间的差距很大,工作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9月30日
    卡片组编写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篇目提要卡片,经我校党史系修改后,报请我校党委审核。先后共发行4万套。

10月中
    卡片组向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作《中文集中编目组发展状况和工作效果简介》和《中文集中编目组情况摘要》的汇报,提到集中编目是我国图书馆界的共同愿望,统一编印的图书卡片具有质量高、供应及时和节约人力等优点。特别是在节约人力方面,社会效果尤为显著。以人大图书馆为例,使用铅印卡片前编目科用21人,采录科用9人,共30人。使用铅印卡片后,两个科合并为采编科,只用17人,节约13个人。若平均每馆节约1人,使用铅印卡片的3,000多户,可为国家节约3,000多人。

12月中
    卡片组与《时事手册》社协作,编印《〈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写作时期历史背景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大事记》(书本形式)。

12月末
    卡片组向我校图书馆和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提交《中文集中编目组人员编制和目前业务发展情况》的书面汇报,主要内容是关于人员精简问题。全部在编人员44人,计划精简为33人(减11人)。按所属单位分为:人民大学图书馆21人,北京图书馆7人,中科院图书馆5人;按业务部门分为:编辑部门8人,发行部门19人,总务部门(包括财务)6人。业务发展情况主要为:订户3,363户,1960年度共编卡片12,900种,发行11,135,304张。
    剪报公司作一年来工作总结(1960年1~12月)。主要内容为:剪报订户665户,全年生产剪报3,026,393件,总收入108,146.29元,支出108,593.09元,亏损446.80元。公司对组织机构作了重大变动。撤销了原来的生产部和业务部,把对外业务、财务和总务几项工作,统归公司办公室管理,又将原生产部下的发报组和剪贴一、二组等合并为1个生产组。机构改组后,只在经理办公室下,设直属选材(圈选)组、生产组和资料室3个业务部门。

*1961年

1月10日
    我校图书馆向校人事处提交所属人员编制和 组织机构(包括卡片组和剪报公司)调整方案。

3月初
    卡片组向我校图书馆呈报《图书馆卡片组三年来工作总结》。主要内容有:从1958年6月~1960年12月共编印新书卡片45,411种,发行卡片23,371,970张。订户从1958年底的260户增至1959年底的1,100户(增长3.6倍),1960年底增至3,363户(比上年又增2.43倍)。订户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

3月
    剪报公司印行《剪报资料分类法》(修订本),分“简要类目”和“详细类目”,仅简要类目就有71个,方便了订户选订。这是剪报资料从单件专选改为按类集中圈选的一次重要改革。

5月10日
    剪报公司提出请示报告。主要是公司当时全靠订购报纸来剪贴资料,而地方报纸的订购量很大,使用率很低。如本年1月共订省报57,628份,只用22,463份,使用率仅39%,浪费61%。同时又存在相反的情况,即遇地方重要材料时,原订购份数又不够使用,如本年3月1~3日内在28种省报中就有15种报纸不够用,其中《福建日报》不够58份。为解决此问题,公司借用今年4月7日的《光明日报》纸型,请新闻系印厂作了分块浇版印刷的试验,效果很好,人力、财力均大为节约。由于省报分散路远,不易办到,拟请准予先借用北京各报纸型。

5月中
    卡片组根据校党委和图书馆党总支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指示,从4月下旬到5月初,组织专人对1960年11~12月编印的新书提要卡片进行分析研究。两个月共编印新书卡片725种,其中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1种、社会科学195种、文学艺术121种、自然科学339种、青少年读物12种、内部材料27种。725种卡片内有78种没有内容提要(系部颁标准、歌曲、注音读物等)。调查结果表明,卡片上的各个著录项目均符合著录规则的规定,95%以上的内容提要能够正确反映图书的内容,起到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法规,反映国内外政治形势和科技状况,以及宣传好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作用。

5月15日
    卡片组制订《新书提要编写原则》,阐述了新书提要在图书目录中的地位和作用,列举了提要应包括的基本项目,介绍了编写提要的技巧和方法。

6月4日
    新闻系印厂上交3年来基本情况的汇报。从1958年8月到1960年上半年先后培养了新闻实习生560名(合13,800人次),其中80%的实习生能独立操作一门报纸排印技术,这期间还办了10多种工厂和公社小报。从1960年下半年起实习生减少,各种小报停办,以排印卡片为主,日排60块。经济上由1958~1959年亏损4,000元,转变为能够上交盈余38,928元。全厂职工25人(其中徒工11人),在精简中调出和下放5人,实余20人。

10月14日
    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上报中宣部干部司、教育部人事司、市委大学工作部、中央文化部、市教育局《关于剪报公司经营意见的报告》。

11月初
    剪报公司向订户寄发选材范围为6种报纸、专题分设为7个的复印资料征订单。

11月17日
    剪报公司首次发行采用纸型浇版印刷的复印资料单行本:《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成立二十周年和伟大十月革命四十四周年庆祝会上恩维尔·霍查同志的讲话》。

11月22日
    《人民日报》第4版登载记者孙世恺的采访报道《北京剪报公司内外》,记述了剪报公司工作人员为600多家用户服务的情况和事例。文内还附有工作现场的照片。

*1962年

1月1日
    剪报公司向订户正式供应选材范围为6种报纸、专题分设为7个的复印资料。6种报纸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工人日报》和《中国青年报》。7个专题是:1.马恩列斯毛著作、生平和传记;2.哲学;3.社会科学、政治科学;4.政治经济学、经济和财政;5.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和工人党;6.历史;7.文学艺术(一说后来又增加两个专题:8.教育;9.自然科学)。资料是用报纸纸型浇版印制的。

1月11日
    卡片组向上级领导作《中文统一编目组1961年工作总结》和《1962年工作计划》的书面报告。1961年共编印新书卡片5,221种,发行520万张;《新书情报》107期,发行16万份;《综合预订目录》162期,发行20万份;《全国优秀文艺作品专题卡片》(每套3千余张),发行220万张;《建国以来优秀文艺作品专题书目》(75万字),发行2,500册。在工作质量方面,编辑除了提高编写和分类、校对、审读的质量外,还和全国87个出版社中的68家出版社建立了直接联系,通过赠、购或交换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样书。发行派人到书店加强随书配片,扩大卡片的销量。1962年计划编印新书卡片11,276种,修订和增补《中文图书著录条例》,开发新的专题卡片,扩大随书配片地区等。

1月中
    剪报公司上交《1961年工作总结》和《1962年工作计划》。1961年共生产剪报资料2,357,714张,发行2,272,694张。订户1960年底520户,新增228户,退138户,1961年底实有610户。全部完成《人民日报十年资料合辑本》。经济收入109,184.07元,支出85,928.79元,本年度盈余23,255.28元,补还过去几年亏损后尚盈余6,981.92元,首次消灭赤字。工作上逐步实行按质按量定员定额管理,全年订户退回资料2,505张,为发行总数的1.1‰。机构方面撤销资料组,新设复印组。人员从上年的63人减为49人。1962年计划销售资料550~600万张,不再发展手工单选剪报新订户,不增加报纸份数,重点放在开展复印资料方面。

4月14日
    文化部发出(62)干字第128号文件,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了支持中文图书集中编目工作,由文化部增拨卡片组编制18名,马志鑫等18人列入文化部编制之内,自1962年4月份起归北京图书馆发放工资。

春初
    剪报公司拟订《剪报公司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本条例包括:总则;第一章,组织管理;第二章,工资、奖励、生活福利;第三章,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第四章,协作;第五章,责任制度;第六章,党支部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第七章,工会和职工大会;第八章,党的工作。

7月12日
    中国人民大学呈报教育部《关于我校附属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剪报公司和新闻系印刷厂经营意见的报告》。主要内容为:卡片组、剪报公司和新闻系印刷厂所编辑、印刷、发行的图书卡片、剪报和复印资料,是全国性的文化事业,社会效益显著,仍应继续办理,请批准由我校继续经营。为了改善其经营,拟将上述3个单位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合并后,现有的118人(卡片组44人,剪报公司49人,新闻系印刷厂25人)压缩为87名编制(包括文化部拨给卡片组的18个名额在内)。经营方面,3个单位过去的生产资金全系自给而略有盈余,合并后,仍继续实行自给。

8月初
    卡片组正式编印发行1962年度的4种学术文摘卡片(当时名为“资料卡片”):1.《图书馆学目录学》文摘卡片,内容包括全国中文报刊和14个国家外文报刊上有关论文,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中国科学院西文卡片组和北京图书馆人员负责摘写和摘译;2.《中国经济地理》文摘卡片,由我校工业经济系专业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专业研究室负责摘写;3.《政治经济学》文摘卡片,由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人员负责编写;4.《〈大公报〉论文》文摘卡片,由该报社编辑部负责编写。

8月22日
    卡片组上交工作汇报补充材料,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核转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

12月下旬
    卡片组提交《1962年工作总结》。本年度共编印新书卡片6,247种,发行10,665,100张;《新书情报》103期,发行154,500份。四种文摘卡片:1.《图书馆学目录学》编印300篇,发行600,000张;2.《政治经济学》编印310篇,发行620,000张;3.《中国经济地理》编印580篇,发行11,560,000张;4.《〈大公报〉论文》编印131篇,发行131,000张。订户在全国精简机构的形势下,仍略有增加,为3,500户。
    卡片组4年半(1958年6月~1962年底)的部分工作成绩:编印新书卡片5,600种,发行2,900多万张;编印4种学术资料卡片1,321篇,发行251万张。订户增至4,099户。
    剪报公司4年(1959~1962年)工作成绩:生产和发行剪报资料986万余张;选辑6种报纸的复印资料2,310件,发行521万多张。订户增至2,091户。

12月27日
    我校图书馆馆长张照会同新闻系主任罗列,下午在张自忠路3号7楼下教室内,召集卡片组、剪报公司和新闻系印刷厂三个单位的全体职工开会,宣布学校决定:自即日起,3个单位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简称“报卡社”),任命图书馆副馆长夏加为主任,袁佩宾、马志鑫为副主任。卡片组继续保留3个图书馆原定的协作关系,仍是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委托我校图书馆负责领导的下属单位。

*1963年

1月初
    报卡社召集3个单位原来各业务组负责人开会,夏加主持会议。决定从财务、订户管理、物资设备开始合并工作,其余的机构、人员和业务调整待研究后进行,同时明确社领导人分工为夏加总管全局,袁佩宾分管支部、行政、财务,马志鑫分管编辑、发行和生产业务。

3月8日
    教育部下发(63)教调崔字第144号文件,同意学校意见,将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剪报公司和新闻系印刷厂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生产单位继续经营。

5月下旬
    调卡片编辑组负责人陈国英筹建专题资料编辑组,开展复印报刊专题资料的业务,增办新的专题文摘卡片。调卢明庄接任卡片编辑组负责人。

7月1日
    专题资料编辑组正式编辑出版42个专题的《复印报刊专题资料》,资料从65种报刊中选辑有关的方针政策、社论、评论、论文、重要素材和数据,用原文照相制版胶印成为16开单张的资料。42个专题的学术体系由9个门类组成:A.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类;B.哲学类;C.政治类;D.经济类;E.教育类;F.文学艺术类;G.史地类;H.语言文字类;I.科技类。其中门类较专、资料较少的只设1个专题,如:HI语言文字学。门类大、资料多的则分设几个专题,如:B1哲学原理,B2哲学史,B3逻辑,B4心理学,B5伦理学,B6美学共6个专题。科技类,本身学科众多,因不属社会科学范围,仅设较为需要的I1农业科学技术1个专题。选材收辑的报刊65种,包括《人民日报》等全国性和省市级的报纸37种,以及《红旗》、《新建设》、《学术研究》等综合性理论刊物和《教学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等著名学报28种。同时,学术专题文摘卡片,除了原卡片组开办的《政治经济学》、《图书馆学目录学》、《中国经济地理》、《<大公报>论文》4种之外,新增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年240篇),由我校哲学系编写,《哲学史》(全年180篇),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写,《逻辑学》(全年约100篇),由我校逻辑学家王方名编写,《语言学》(全年360篇),由我校语文系教师编写。至此共有8种专题文摘卡片。

7月初
    与中国工业出版社印刷一厂达成协议,由该厂负责承担42个专题报刊复印资料的照相制版和胶印。
    卡片组向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呈报《图书提要卡片联合编辑组1963年1~6月工作情况汇报》。

8~9月
    制订颁布4种经营管理条例和规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社务委员会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考勤条例(草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月度综合奖励暂行条例(草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职工加班加点的规定(草案)》。

9月1日
    与北新桥人民公社剪报厂达成期限为5年的协议,由该厂负责各种资料的剪贴、包装、寄发、销售和结算等项业务。

9月中
    复印报刊专题资料从16开单张发稿,改为按对开(8张16页)拼版发稿,大大减少了单张配页的工作量和差错。


    于光远来社访问,主任夏加接待。

10月1日
    与上海市摄影图片社达成协议,由该社负责上海、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6省市的报卡社出版物发行工作。

11月初
    卡片组向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汇报5年来(1958年8月~1963年10月)工作情况。共编印新书卡片61,668种,发行36,603,828张,订户4,099户;编印《新书情报》326期,发行253,122份;学术专题文摘卡片8种,共3,246篇,发行5,357,354张;此外,还编印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分类目录导片》、《全国优秀文艺作品专题卡片》、《建国以来优秀文艺作品专题书目(1949.10~1961.2)》及其续篇(1961.3~1962.12)、《中文图书提要卡片著录条例》等等。

12月23日
    报请郭影秋副校长核转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五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及今后七年(1964~1970)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1963年度完成的资料产品有:1.复印报刊专题资料,发行12,820,603张;2.剪报资料,发行1,432,963张;3.新书卡片,发行7,646,590张;4.学术专题文摘卡片,发行3,403,988张;5.《新书情报》发行118,715份;6.工具书刊,发行24,525册。
    第二,订户由1962年底的6,190户,增至10,016户(增加61%),其中党政机关和民主党派1,043.户,科研机构667户,大专院校2,227户,文化单位1,219户,中小学校1,402户,部队348户,工商企业和个人3,110户。
    第三,报卡社的作用:1.为全国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料;2.为国家节约了分散选编资料的大量人力物力;3.促进图书资料界提高卡片目录和书报资料服务的质量。
    第四,人员和组织机构:1.合并成立报卡社时共有102人(其中9人不在编制内),经过一年来的调入、调出,现实有96人。学校规定报卡社编制98名,其中属人大编制75名,属文化部和中科院编制23名,尚缺编2人。此外,参加上述各种资料产品的写稿、发行、印刷的各单位协作人员有200余人。2.组织机构方面,报卡社先后设置了5科2室(尚未正式批准):编辑科(下设图书卡片、专题资料和剪报资料3个编辑组),发行科,生产科(印刷厂),行政科,计划财务科,社办公室和资料室。
    第五,计划财务工作,3个单位合并时卡片组移交资金384,689.79元,剪报公司移交资金80,924.90元,新闻系印刷厂移交资金75,098.61元。3个单位在1962年前利润总收入208,462.39元,已全部上交学校。合并后统一了帐目和财会制度,报卡社现有资金为540,713.30元,核定流动资金276,121.26元。1963年经财政部批订的年度利润为21万元,现已超额完成。
    第六,报卡社1964~1970年的工作规划:1.报卡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2.编辑工作的发展、提高规划;3.发行工作规划;4.印刷工作规划;5.纸张、用具和运输工具规划;6.基本建设规划;7.计划财务工作规划;8.增加人员规划。

*1964年

1月1日
    经北京市工商局批准,正式办理工业企业申请登记表,负责人夏加,从业人数98人,资金327,727元。
    根据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的指示,从本日起停止编印各种内部发行或控制发行的图书提要卡片。

1月初
    卡片编辑组向社领导汇报《1963年度工作总结》,全年完成新书卡片6,013种,《新书情报》100期,补编1956~1958年图书卡片556种。


    学校以报卡社作为我校城市社教运动的试点单位之一,派出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崔耀先为队长的社教工作队进驻报卡社,开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月20日
    与上海市摄影图片社在建立发行协作关系后半年对原协议书进行修改。

5月20日
     制订《关于目前发行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内容主要有:1.关于退订的处理问题;2.关于接纳新户问题;3.关于订户改订专题问题;4.关于补订资料问题;5.关于答复订户信件问题;6.关于财务帐目问题;7.关于统一批准、寄发给订户的某些信件、通知问题。

6月
    副主任袁佩宾调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

6月30日
    与中国人民大学工会委员会裱纸厂达成复印报刊专题资料加工配页的协议。

9月
    校领导任命宗生为报卡社副主任。

*1965年

1月18日
    卡片编辑组送呈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我校图书馆《中文集中编目组1964年工作汇报》:全年完成编印公开发行的新书卡片5,096种,发行7,109,000张(自1964年1月1日起停编内部发行或控制发行的图书卡片);编印8种学术专题文摘卡片2,065篇,发行4,758,500张;编印《新书情报》99期,发行168,300份。

3月19日
    社教工作队提出《关于剪报公司1959~1962年帐目的清查情况(总结初稿)》。

4月28日
    行政组提出检查经营方面有关积压浪费等问题的汇报。

5月
    卡片编辑组提出《卡片编辑工作质量检查总结》。

6月5日
    提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工作情况汇报》,汇报成立两年半以来(1963年1月~1965年5月)的主要情况:共发行新书卡片17,068,263张、文摘卡片7,438,686张、复印报刊专题资料101,278,149张、剪报3,785,373张、《新书情报》354,722份、其他工具书刊37,835册。订户9,949户,其中党政机关、民主党派1,766户,科研机构573户,高等院校2,115户,中小学校1,935户,文化单位932户,部队313户,工商企业和个人2,315户。

9月5日
    主任夏加率蒋友于、许振礼、陈国英、邢杰、贺梦珂共6人,随我校第二批农村社教运动工作队到海淀区北安河公社参加农村社教工作。陈国英的专题资料编辑组组长职务由朱伦璋代理。

9月27日
    向我校教务部提出编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革命回忆录》专辑的报告,后获准编印发行。该资料为书报资料中心史上第一个专辑,在42个专题之外独立成册发行。

10月上旬
    根据党总支意见,向教务部呈交将报卡社印刷厂归属我校出版社印刷厂的报告。

10月下旬
    进入报卡社的社教工作队撤回学校,对报卡社的社教运动作了结束处理。

11月
    执行学校决定,印刷厂的印刷设备、一辆卡车和部分工人移交校出版社印刷厂。


    执行学校决定,社址从张自忠路3号迁至南锣鼓巷蓑衣胡同6号。

*1966年

2月1日
    制订《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几项规定》。

2月15日
    与北新桥人民公社剪报厂达成委托发行各种资料的协议(协议实际执行至1968年9月1日终止)。

5月
    参加农村社教工作的夏加等6人回到报卡社。

6月1日
    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发表后,学校和报卡社主要领导干部先后被揪斗,党政组织瘫痪,秩序混乱。

6月中
     “文化大革命”的批判浪潮汹涌,国内报刊纷纷停止出版,编辑工作无法进行,全部业务被迫中断。

7~8月
    报卡社由群众组织进行管理。

9~10月
    大部分职工外出串联。

*1967年

1~12月
    由群众组织进行管理与开展各种批判活动。

*1968年

1~8月
    由群众组织进行管理与开展各种批判活动。

8月22日
    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我校。刘盛仪、盛希敏、张龙昌等回到北京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参加运动,3馆的联合协作关系,至此结束。

9~12月
    军、工宣传队领导全社职工进行“大联合”、“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等运动。

*1969年

1~9月
    军、工宣传队领导全社职工继续进行“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等运动,并进行“三结合”的筹备工作。

9月24日
    报卡社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0月28日
    由军、工宣传队率领全社职工随同全校师生,步行疏散到海淀区苏家坨公社,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其后在农村进行了整党工作,报卡社党员经过“斗私批修”,分批恢复了组织生活。

11月中
    军宣队传达校革委会的决定:单独撤销报卡社的建制。

11月27日
    首批赴“五七干校”的马志鑫等10余人离京赴江西余江县,其余人员由郊区农村撤回。

12月18日
    欢送北京第三轧钢厂派驻报卡社的工人宣传队员回厂。

12月22日
     第二批赴“五七干校”的10余人出发去江西,其余人员大部分去青锋机械厂(校工厂)劳动。社办公室负责人王立江等数人连同北新桥人民公社剪报厂部分管理人员留蓑衣胡同处理全部善后事宜。

*1970年

1~3月
    在校工厂劳动的部分职工随学校第三、四批赴“五七干校”的队伍,去江西余江县。

3月17日
    人民大学“五七干校”改称“五七学校”。

3月末~4月
    报卡社在校工厂劳动的大部分职工和家属随学校第五、六批下放教职工去江西“五七学校”;少数职工继续留在校工厂。

10月初
    北京市革委会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停办。

10月中
    交给我校图书馆《图书移交清册》1份。

11月3日
    留在校工厂的职工许振礼、蒋友于等20余人,随同校工厂的全体职工,共130余人,连同机器设备、资财帐目,全部移交给北京师范学院。

12月
    上交学校档案处下列档案:《1966年至1970年资金移交清单》,《1963年至1970年会计档案清册》,《1958年至1962年会计档案移交清册》,《1965年、1966年及1970年3批纸张、机器设备及工具材料清单》,《医疗器械、药品清单》,《产品库存清查表》,《产品库存、帐单移交表》。

*1971年

1月中
    在江西“五七学校”劳动的王恩军和几位工人编制的职工回京,随学校近600名教职工首批重新分配工作而离校。

3月27日
    学校决定将我校出版社、印刷厂和报卡社部分职工移交给北京市第一轻工业局及其所属工厂。

*1972年

3月底
    在“五七学校”的50多名职工奉调回京,被分配到北京一轻局所属各工厂工作。

12月底
    市委通知撤销中国人民大学五七学校,报卡社遗留在“五七学校”的所有职工随全校人员回北京。后来先分配到北师大,由其代管,然后再分配到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至此,报卡社的物资移交和人员分配,全部结束。

*1978年

3月
    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负责筹备中国人民大学的复校工作。成仿吾、郭影秋于3月26日就中国人民大学的恢复工作向教育部呈送书面报告,其中包括恢复报卡社等附属单位建制。

4月1日
    教育部原则上同意成仿吾、郭影秋的中国人民大学恢复工作报告,并上报国务院。4月中,郭影秋责成夏加筹办报卡社的恢复事宜。

5月初
    原副主任马志鑫从北京图书馆借调回校,协助夏加筹备复办事宜。最早回校的束中耀、程文敏、王青田、陈国英、吴尚宇、柯德铨、单光淮共8人,在夏加领导下,着手报卡社复办的具体准备工作:向全国各报社和杂志社写信要求赠送报刊,向邮局申请预订报刊(当时报刊控制发行),筹借资金,研讨资料品种和名称,联系购买纸张,联系印刷厂,组织发行等,《复印报刊资料》系列设置专题43个。

5月13日
    马志鑫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姚黎民帮助书报社的复办,姚黎民向夏加表示愿大力支持,包括提供贷款和办公用房等,随即拨借2万元(一说3万元)。

5月15日
    夏加向成仿吾、郭影秋正副校长送呈《关于恢复报卡社工作的报告》,在房屋、资金、纸张等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提出重建报卡社的具体办法,争取在7月1日先编印《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再陆续恢复剪报资料和文摘卡片。图书提要卡片已于1974年由北京图书馆编印,不拟重复。根据郭副校长的指示,报请将原报卡社的名称改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简称“书报社”),其性质和体制仍为“国家事业单位,采用企业管理”。

6月9日
    学校领导同意夏加的报告,将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剪报资料图书卡片社”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简称“书报社”)。社办公室设在张自忠路3号灰1楼下正厅东侧门内,面积仅8平米。

7月1日
    编辑部门按原定计划从即日起按43个专题(年底增为47个)选辑《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当时能够收集到的报刊有限,列入选材范围的只有80多种,年底增至16种(报纸41种、期刊105种)。复办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在形式上做了改进:由对开折页资料散件改为多篇资料装订成册,按期发行,并仍按专题编印季度索引,以便用户按季装订。复校初期房屋十分困难,编辑和发行工作不得不在早已关闭的澡堂内进行。

7月
    为了照顾个别单位的需要,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首先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校体育教研室供应单选剪报资料,随后又增加《红旗》杂志社、国家体委、校图书馆和新闻系4户。

8月10日
    校党委组织部通知:“经8月7日书记会议讨论批准,你社党支部委员会由夏加任书记,马志鑫任副书记”。

8月12日
    郭影秋副校长视察书报资料社。他勉励说:“你们的条件不好,但工作很好。”又说:“要注意稳步前进,虽然有困难,但我们的工作的起点要比过去高,要考虑怎样用现代化的技术把自己装备起来,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还问到:“你们内部还有什么矛盾吗?有解不开的疙瘩没有?”继续说:“矛盾总归是有的,要用整风精神加强学习,加强团结。”郭副校长在知道因工作量大人员不足,常加班加点时,亲切地说:“要大家注意劳逸结合。”看到有的人年岁较大,已到退休之年,郭副校长笑着说:“你们中没有谁的年龄会比我更大,可我现在还不想退休!”临别前,郭副校长与大家在灰1楼书报社办公室门前合影留念。

9月
    书报社人员逐步增多,学校拨给几间房屋,编辑部门从浴池迁至灰1楼下原小礼堂东半部工作,澡堂全部归发行部门使用。

10月
    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姚黎民联系,中宣部部长张平化、副部长朱穆之批复,书报社作为杂志社看待,印刷资料用纸纳入国家计划供应。

12月9日
    校党委召开落实政策平反昭雪大会。党委副书记胡林畇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的决定,“在林彪、‘四人帮’的反动路线下,一切被强加的所谓‘执行修正主义路线’、‘犯走资派错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等帽子和不实之词,一律推倒。凡属本人和亲属、子女档案中有关上述情况的结论、揭发、鉴定、登记表、个人检查等材料一律作废,并从档案中撤出,统一销毁”。胡林畇还宣布了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关于撤销、销毁反右倾运动中46人材料的决定”,该决定“重申党委1962年对反右倾运动的甄别决定,并参照北京市委1978年145号文件精神,对46人的错案材料和结论,一律从这些同志的人事档案中撤出销毁。”学校党委这两项决定使报卡社得到平反昭雪,对报卡社领导和受害职工也落实了政策。

12月下旬
    拟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1978~1985年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近期内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用房面积、资料品种、订户等方面的发展计划,具体为:社主任室3人用房48平米,办公室6人用房288平米(包括会议室);出版业务科5人用房48平米,行政科18人用房524平米,(包括库房);财务科5人用房48平米,文献编辑部(下设复印报刊资料、外文复印资料、学术文摘卡片、专选剪报资料等编辑组和图书室),163人用房1,608平米,文献复印部(下设制版、印刷、装订、照相复制、电子计算机5个业务组),105人用房2,400平米,发行部(下设订户管理、发行、批发3个业务组)77人用房592平米。总计为2室、3科、3部,共382人,用房5,556平米。资料产品有:《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及其索引的国内版与出口版、外文复印资料、学术文摘卡片、单选剪报资料、专辑资料等;订户计划到1980年底为1万户,1985年争取达到5万户。

*1979年

1月1日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定价从去年每张3分降为2分5厘,同时将先收预订金年终结算的办法,改为按专题固定售价一次收清。

1月11日
    上报复办半年工作总结(1978年7~12月),主要内容有:原报卡社1966年6月1日共有81人(其中属我校编制的75人[包括文化部的18名编制在内],外馆编制6人),复社时回社的34人,回校内其他单位的17人,没有回校回社的16人,退休4人,死亡4人。半年来调入45人,其中原为我校编制的7人,原由我校调出又来社的4人,从外单位调入的33人,照顾学校家属调入的1人。1978年底共有人员79名(男35人,女44人,其中党员17人,团员9人,长期病休1人)。此外,临时工有集中上班的27人,分散在家剪贴的家属17人。组织机构及各部门人员数为:社办公室4人,财务科4人,行政科10人,编辑科31人,发行科30人。资料产品主要是恢复了《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到12月底47个专题已发行2千万张,还有2千万张,计划到1979年3月发完。年底已有订户3千户。其次,还供应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红旗杂志社等6户的剪报单选资料。另外,还编印《纪念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专辑资料。在经费方面,资料全部发完后,归还全部借款,略有盈余。

1月16日
    呈报校人事处《关于书报社福利问题的报告》。

1月17日
    校党委任命章向明任书报社副主任、直属支部书记。

2月
    我校对1957年反右运动的全面复查工作基本结束,绝大多数“右派分子”属于错划,予以改正,撤销处分决定,恢复政治名誉和原工资待遇。书报社有关人员亦照此办理。

2月
    编辑部提出《关于稿酬试行办法》的请示报告。

3月
     新设置资料室,由吴尚宇、柯德铨负责,任务为1.补编1966~1978年6月(一说1976年10月~1978年6月)的报刊资料;2.恢复学术文摘卡片;3.将复印和未复印的文献按专题选编合辑(因人力关系此项任务未完成);4.选购图书备选材和职工阅读之用。

4月2日
    校党委任命许振礼任书报社副主任。

5月14日
    校党委任命夏加任书报社主任。

6月
    为配合全国学习高潮,社领导指示资料室编印在专题之外的《为真理而斗争——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专辑》,共4辑。编辑部在《B1哲学原理》专题之外编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辑。

7月初
    为解决发行人力和房屋不足问题,与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达成协议,由其承担部分发行业务。

7月19日
    提交1979年1~6月工作总结。业务发展主要情况:《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增加了专题,提高了选材质量,降低售价16.6%,改为按专题固定售价,因而订户增加较多;新设资料室,加强了资料储备和编辑力量;恢复4种专题文摘卡片;新增《参考消息》复印资料、外文专题复印资料、国外经济文献索引等。对北京市50家订户进行了调查访问。人员新增9名。房屋自建临时棚200平米(包括废弃的澡堂)。

7月25日
    提交1980~1981年规划。计划在两年内继续扩大和提高资料的编辑、发行质量和数量,开发资料新品种,订户发展到2万户,人员增加到300名,改建或新建房屋12,000平米,自办印刷厂,自办发行等。

8月
    校党委扩大会议对书报社提出“提高质量”、“办好书报社”等指示。

12月4日
    校长办公室通知,同意书报社按《国营工业企业试行利润留成的通知》发放奖金。公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评奖条例》(试行草案)。

12月14日
    提交1980~1981年规划的修改报告。由于197中学愿意承担资料发行工作,并有空余教室数百平米,修改报告提出将原规划人员从300人减至150人,用房面积从12,000平米减为6,000平米。

12月27日
    呈报校党委、人事处《关于书报社编辑人员实行职称条例的申请报告》,并附《书报社编辑人员职称条例》,提出按编辑系列评定职称。

*1980年

1月1日
    复印报刊资料的编、印、发作重大改进:各专题每期增加封皮和目录;在保留编印各专题季度索引的同时,增编全部专题资料的年度索引,单另订购;复印报刊资料定价每张由2分5厘减为2分2厘。

1月中
    与上海图书馆签订《〈全国报刊索引〉中增加书报社复印报刊资料检索号的协议》,编辑部将各专题选印的篇名提供给上海图书馆,由其将专题代号、年次、期次、页次著录进《全国报刊索引》中该篇目之后。

1月25日
    呈报校党委《关于书报社实行企业管理的申请报告》。

2月4日
    提交书报社1979年7~12月工作总结。业务发展主要情况:复印报刊资料的专题从上年的47个增到57个,收辑报刊从16种增到250种,选材精度比去年提高三分之一,样稿剪贴校对差错率从5‰降到2‰;剪报单选从6户增到8户(控制增加);新增加的产品有两种文摘卡片《文艺理论》和《中国经济地理》,《参考消息》复印资料,从英、俄、日、德、法5种外文报刊按世界经济等7个专题选辑的外文复印资料,中文与6种外文论文题录对照的《国外经济文献索引》(每半年1册),专辑《农业生产责任制》(一)和《积累与消费论文集》;《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订户从上年底的3,000户增到5,342户;发行工作委托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担任;由于《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平均印数达到3,220份,本年度盈余稍多。

2月28日
    与北京197中学签订发行协议。

3月
    与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的发行协议结束。

4月1日
    与西城区北海中学签订保管、推销和发行书报社资料的合同。

4月中
    社领导决定将资料室并入编辑部。责成吴尚宇在编辑部主持筹办探讨资料工作理论和交流资料工作经验的专业性刊物《资料工作通讯》。创刊号出版,暂不定期,免费赠送。

7月5日
    提交1980年上半年工作小结。半年业务发展主要情况:《复印报刊资料》系列专题继续增加,增多选辑报刊种数,降价12%,每册资料增加目录和封皮,增印年度索引,保留季度索引;新办《资料工作通讯》专刊;停办《参考消息》复印资料。外文复印资料停办日、德、法文,保留英、俄文。订户继续增加;发行工作改由197中学和北海中学代办。

8月中
    经校领导同意自建印刷车间,排印《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各专题选文目录、订户地址签等。

10月6日
    拟订各部门的职责规定,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讨论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编辑人员职责规定》(讨论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编辑工作基本要求》(讨论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部工作细则》(讨论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发行部职责范围》(讨论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财务科工作职责》(讨论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总务科职责范围》(讨论稿)。

10月29~31日
    校庆30周年期间,举办国内首次“资料工作科学讨论会”,校内外40多个单位的人员参加。讨论会的主题是资料的属性。《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作了报道,论文均发表在《资料工作通讯》第3期上。

10月30日
    教育部教一司发出104号文件,书面答复书报社出口资料的申请报告。

11月19日
    中国国际书店向文化部、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请示书报社《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口问题。

12月4日
    文化部、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下发中国国际书店关于书报社《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口问题的批示。

12月15日
    中国人民大学呈报教育部申请批准书报社办理《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口证的报告。

12月30日
    中国人民大学代表赵钰、李文明和书报社代表许振礼与国际书店代表会谈向日本出口《复印报刊资料》系列问题。

*1981年

1月1日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每张定价从2分2厘降为2分。

1月7日
    与中国国际书店达成向日本出口《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9条协议。

1月23日
    作1980年下半年工作小结。1980年业务发展的主要情况是:《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专题从57个增到63个,选材范围从350种增到530种,资料售价比上年降低12%,每册资料都增加目录和封皮,季度索引仍保留,新增年度索引;创办了专业刊物《资料工作通讯》,共出3期;新增《当代文艺作品评论》和《语言学》文摘卡片;举办一次主题为资料属性问题的科学讨论会;编印专辑资料《怀念刘少奇同志》2册,《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资料汇编》3册,《王蒙小说创新集》1册,《工业企业管理》1册,《农业生产责任制(二)》1册,共5种8册;订户从上年的5千多户增加至12,000户;经济效益上升,本年度盈余较多;人员编制全民所有制职工86人,临时工(待业青年)85人;为提高青年职工的文化水平,开办哲学、文学、历史、外语、数学5门课程。

1月27日
    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高教一司会签批示“凡复印报刊资料的各专题,除军事专题以外的73个专题,均同意对外发行”,并准予办理出口许可证。
    经校领导同意和教育部、外贸部的批准,与香港三联书店读者服务中心就订购我社资料签订协议书。

1月29日
    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就书报社《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向香港三联书店读者服务中心出口事宜,致函对外贸易部出口局,办理出口许可证。

3月11日
    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就书报社《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向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出口事宜,致函对外贸易部出口局,办理出口许可证。

4月3日
    呈报胡林畇副校长取消与香港三联书店读者服务中心的协议,附3月26日三联书店复函。

5月8日
    中国人民大学呈送教育部外事局关于日本、丹麦等国驻华大使馆要求订购《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请示报告。

5月11日
    《资料工作通讯》成立首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为夏加、许振礼、陈国英、杨教、吴尚宇、孙黎明。夏加任主编,孙黎明负责日常编辑工作。同时,制订《资料工作通讯》编委会工作条例(草案)。

5月17日
    送呈校党委关于《资料工作通讯》改为公开发行的请示报告,并请上报教育部和北京市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

5月20日
    与水利电力印刷厂签订印刷《复印报刊资料》系列诸专题的协议书。

6月6日
    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同意向日本、丹麦等国驻华大使馆出售除军事专题以外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

6月25日
    提交1981年上半年工作简况:《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专题从上年度的63个增为74个,各专题平均印数为4,000份;外文复印资料仍保留英、俄文两种(订户不多);《国外经济文献索引》亏损3万元,已向社科院申请补贴;截至5月底订户总数比上年底增加50%以上。

8月6日
    教育部下发(SI)教高一字045号文件,同意《资料工作通讯》公开发行。

8月15日
    北京市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发《资料工作通讯》期刊登记证,获正式刊号(北京市期刊登记证第892号)。

8月29日
    向学校呈报《关于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的报告。

12月14日
    向校领导呈报《书报社人员编制机构设置补充报告》,列出各部门现有人数:编辑部46人;印刷出版科8人;发行科13人;财务科5人;总务科9人;办公室6人。报告后附《关于解决书报社的编制问题的几点意见》。

12月30日
    呈报校领导《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暂行管理办法(草案)》。
    提交1981年下半年工作小结。本年度业务发展情况为:《复印报刊资料》的专题从上年的63个增为74个,选材范围从500种报刊增到688种,每册资料除目录外,新增编没有复印文章的索引,第一次编印年度索引合辑本《198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索引》1册,16开1,316页,同时还编印了1980年度的4册季度索引,编印专辑资料3册:《社会科学情报工作参考资料》、《家庭教育资料》、《农业生产责任制》。《资料工作通讯》(季刊)经出版局批准公开发行,从本年第4期起由自办内部发行改为自办公开发行;国内订户由上年底的12,000户增到22,196户,海外已有15家书店发行书报社资料,共发行6,600册。《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每张定价从2分2厘降为2分,经济效益仍与1980年相当,盈余较多。

*1982年

1月1日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每张定价从2分降为1分7厘5。

1月16日
    送呈校党委关于出口《复印报刊资料》系列与保密情况的报告(附件1~9)。

1月28日
    杨教、孙黎明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所,与该所领导人座谈全国资料情报工作,座谈内容由杨教整理以《新春畅想录》为题在《资料工作通讯》1982年第1期发表。

2月21日
    制订《外籍人员订购资料暂行管理办法》。

3月30日
    送呈校财经纪律领导小组《书报社财经纪律自查情况》报告。

4月中
    制订《业余校对管理办法(试行)》。

5月25日
    中国国际书店通知书报社关于出口资料的外汇拨款。

6月1日
    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服务公司签订印刷、装订等服务项目协议。

6月7日
    向张腾霄副校长报告出口资料的外汇收入情况。

6月23日
    中宣部出版局下发“中宣出发[1982]8号”文件,通知校党委《复印报刊资料》系列不宜出口。前此,在保密检查自查中,书报社曾向上级报告:复印报刊资料的收集范围超过允许出口报刊的规定(如省报和众多杂志)。

7月6日
    提交1982年上半年工作小结,并附《书报社现有社科刊物调查情况》。小结主要内容为:《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专题从上年的74个增为77个,选材范围从688种报刊增为800种,售价再度降低为1分7厘5;编印了《198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索引》上下册,共3,000页,并在索引内首次增编入未复印文章的题录条目;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的《全国文学论文索引(1976~1979)》;为了提高复印资料的编辑质量,今年开始聘请了12位学术顾问(校内9人,校外3人);订户今年新增4,910户,达到27,106户,年底争取达到3万户;此外,为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学年鉴》编辑《史学资料索引》,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纪念鲁迅诞辰百周年文献集》编辑《鲁迅研究篇目索引》,为《文物》杂志编辑《文物资料索引》。

11月9日
    校财务处转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东城区办事处《关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扩大福利费开支和借支的情况反映》。

12月
    第一任主任夏加离休。

*1983年

1月初
    许振礼、杨教代表书报社参加学校编辑出版职称评审工作。

1月5日
    上报人事处关于编辑人员职称问题,并将书报社评出的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名单上报学校。后全国编辑系列职称评定工作暂停进行。

1月31日
    《光明日报》第2版发表《中国的“剪报公司”——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一文。

2月23日
    校党委任命许振礼任书报社主任。

3月5日
    校领导正式通知《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只限国内发行。

3月19日
    谢韬副校长对书报社业务发展方向发表讲话,指出要增强编辑力量,扩大发行网,经济管理方面的材料要精选,订户要达5万户。图书资料工作的现代化是教学科研的中心,要实行责任制,要搞定额,加强科学管理,打破手工业生产方式,走向现代化。


    社领导决定由柯德铨负责再建资料室(库),其任务为:1.筹建社会科学文献库;2.试编专题文摘。

5月11~20日
    全国社会科学情报工作规划会议在京举行,许振礼、杨教应邀参加了会议。经过协商,会议决定将《资料工作通讯》改为全国社会科学情报工作者协会筹委会会刊。杨教应邀在大会上介绍书报社发展历史和艰苦创业情况。


6月13日
    向校领导呈交汇报提纲。一、1983年生产计划:1.资料品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77个专题、文摘卡片5种、单选剪报50多户、选材来源达千种;2.发行——订户3.4万户,计划订金520万元。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1.人员编制;2.及时补充退离休人员;3.对青工问题的意见和建议;4.适当扩大自主权问题。

6月
    书报社加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学会。

6月30日
    主任许振礼写信给谢韬副校长,请在近期内召开一次有关职能单位负责人(人事处、总务长、校长办公室、财务处、基建处)会议,听取书报社的工作汇报,争取在会上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7月16日
    谢韬副校长召集学校有关职能单位负责人(人事处长嵇程、总务长高林、副总务长李恩宇、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高承宗)开会,听取主任许振礼、副主任章向明汇报工作情况及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会议对各种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最后,谢韬副校长对书报社的工作、人员不足、用房困难、利润等问题作了指示。

9月12日
    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签订代销资料协议。

11月1日
    校党委任命寇恩田为书报社副主任。

11月11日
    提交工作简况:《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专题仍为77个,选材报刊从上年的800种增至1,050种,文摘卡片新增《哲学原理》,连前共5种;新编专辑资料《人道主义、人性论、异化问题研究专辑(之一)》和《建国以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料汇编》;订户增至4万户;年销售额500万元;人员正式编制96人,临时合同工126人。机构设置逐步定型为:社办公室(设正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编辑部(设正副部主任,下设选材、单选剪报、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史地、《资料工作通讯》8个专业编辑组,连同编务组,共9个组,各设组长1人),以及资料库(设主任)、出版科、发行科、财务科、行政科(各设科长副科长)。

11月
    校党委决定将书报社直属党支部改为党总支,任命章向明为第一任总支书记,寇恩田为第一任副书记。各业务部门设党支部。

*1984年

1月初
    《资料工作通讯》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交邮局发行,订数增至18,000份。

2月1日
    谢韬副校长在书报社春节联欢会上讲话。主要内容为:书报资料是今后社会科学提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基础,在全国学术界有很高的评价,应当努力使其形成为一个中国社会科学情报中心,还要用现代化技术装备起来。学校对书报社非常重视,校党委是第一重视,第二支持,第三信任。现在很多单位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希望扩大专题,出版时间早一点,信息提供要快一点,在宣传方面质量要高一点。

2月中
    招收临时工百名,筹备自办发行。

3月初
    收回委托197中学等处发行业务。

4月初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进行两项业务协作:由吴尚宇参加编写该院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一书;由编辑部参加编辑由社科院情报所组织的8种系列检索工具《国内报刊社会科学题录》中的历史、地理类题录,并承担全部系列题录的出版任务。

4月30日
    呈报校党委、校长“恢复复印报刊资料向外国发行”的申请,并附1983年资料停止出口的说明及反映。

5月10日
    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劳动服务公司”。

7月14日
    向校领导提交《书报社改革工作的设想》。基本情况为:书报社现有人员正式编制97人,临时工211人,聘请离退休人员19人,聘请校内外教授、副教授、专家学者60人为顾问。机构及人员设置为社办公室6人,编辑部73人(含临时工),出版科20人,行政科7人,印刷厂69人,发行科119人,资料库16人;主要产品《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专题从上年的77个增为97个,收辑报刊千余种,今年新增文摘卡片1种,共6种;《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及文摘卡片的订户为35,123户;《资料工作通讯》改为双月刊,交邮局发行。存在问题有:人员素质、产品质量和售价、设备和房屋以及内部管理。改革设想:1.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扩大订户。在复印资料中增加第二次文献(摘要)、第三次文献(综述),扩大资料收集范围,作到全、新。增加文摘卡片,明年达到重点专题均有文摘。缩短出版周期,降低成本,扩大订户;2.把管理搞上去,实行岗位责任制;3.领导体制拟订为:校长领导下的社主任负责制,实行责、权、利三者统一。此外,还有利润留成比例和职工奖励办法等的改革设想。

7月底
    《资料工作通讯》从本年第4期开始正式成为“全国社会科学情报工作者协会筹委会”会刊,由书报社与协会筹委会合办。

8月7日
    胡华教授致函校领导,反映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日本和台港地区学者对《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高度评价及呼吁恢复出口的强烈要求。

9月中
    与经济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作成立《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系列编辑部,编辑出版了《食品信息》(半月刊,后改为旬刊)、《日用工业品信息》、《养殖业信息》。又与我校农经系农业技术教研室合作,编辑出版《农林技术》和《养殖技术》(均为月刊)。

10月1日
    与新华社环球缩微服务公司、人大档案系签订《关于联合经营环球缩微服务公司的协议书》。

10月中
    制订《关于[职工]参加函大、夜大进修学习的规定(草案)》。

10月26日
    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专题节目,播放“学海何处觅轻舟——介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节目主持人沈力,书报社提供脚本并协助摄制。

11月2日
    谢韬副校长批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劳动服务公司”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咨询服务开发公司”。

11月9日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咨询服务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制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咨询服务开发公司章程(草案)》。

12月15日
    中国人民大学送呈教育部关于《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恢复出口的报告。

12月19日
    中国人民大学呈报中宣部出版局关于《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恢复出口的报告。

12月30日
    中宣部出版局下发文件(中宣出发[84]38号),同意《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恢复出口。

*1985年

1月初
    制订所属咨询服务开发公司的招工条例(暂行)、工资条例(暂行)、请假条例(暂行)、医疗劳保条例(暂行)、计划生育条例(暂行)、职工退休条例(暂行)。

1月10日
    经北京市东城区工商局广告科核准,书报社兼营广告经营业务。

1月15日
    教育部生产供应局下发文件(85教供局字005号),同意《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出口发行。

1月25日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资料工作通讯》从本年第1期开始更名为《情报资料工作》。

1月29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中宣部(84)38号文件,同意书报社在中国银行营业部开立美元帐户。

2月12日
    根据国家出版局的指示,呈送谢韬副校长关于将书报社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报告。

2月16日
    中国人民大学呈送教育部关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报告。

3月26日
    《情报资料工作》杂志成立第二届编委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编委由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军事院校、新闻单位5大系统的专家组成。顾问孙方,主编寇恩田,副主编易克信、孙黎明,编委孙方、孙庶玉、孙黎明、关琦、朱铁声、刘恩达、李久琦、肖自力、寿孝鹤、吴尚宇、孟凡、杨教、易克信、林道周、寇恩田。

3月27~29日
    书报资料社举行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副主任寇恩田作《1984年的工作总结和长期设想及1985年的工作安排》的报告,主任许振礼作总结。工作报告主要内容:1984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的专题从上年度的77个增为97个,选材报刊新增加丛刊、汇编书,从1,050种增到1,250种;专题文摘卡片从5种增到6种。编印3种专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国三十五周年》、《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人道主义、人性论、异化问题研究专辑(之二)》;资料室(库)编译4种工具书:《纽约时报主题词表》、《文献主题标引》、《文献标引与检索》、《联合国教科文组主题词表》。与经济日报社、社科院研究生院和校农经系合作创办《食品信息》等5种《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系列刊。专业刊物《资料工作通讯》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交邮局发行,订户从6,000增到18,000。1984年3月将原委托197中学代办的发行业务,全部收回自办。订户从上年的31,033户增到38,078户。完成利润比1983年增加24%,上交学校数比去年提高60%。此外,还开展了多种经营,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社咨询服务开发公司”,与新华社和校档案系合办“环球缩微公司”,与学校在安徽省黄山市购地建房合办“中国人民大学黄山市培训中心”,还办了“天达旅行社”。全社人员共246名,其中干部86人、合同制工人11人、青工130人(内86人归入新集体制)、离退后返聘19人。本年度是改革初见成效的一年,编辑部制订了工作数量和质量的定额和标准,工作数量和质量与奖金直接挂钩。为提高信息产品质量,继续聘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为专题学术顾问,总数增到64人。

3月末
    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卷》提供“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条目全文。

4月23日
    书报资料社咨询服务开发公司(乙方)与中央歌舞团艺术服务公司(甲方)签订合作经营手镯表协议书。

5月21日
    上呈中宣部出版局、北京市教育局、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把我社正式列入人民大学编制或单独定编的报告。

6月
    校党委宣布第二任主任许振礼退休,任命马贵裕为副主任。

7月
    为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栏目提供介绍书报社经济类资料的稿件。7月底正式播出。

7月20日
     《四川日报》发表《信息在这里汇合,又从这里流向四面八方》一文,介绍书报社。

8月13日
     向东城区劳动局(服务公司)申请办理咨询服务开发公司的登记证。

9月4日
    国家出版局下发(85)权字第412号文件,同意书报社享受“国家特许”待遇,可以不经过原作者同意,可以不支付稿酬而复印报刊发表的作品。同时规定:1.除为订户提供资料外,还要免费为各个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阅览服务,随时提供中心收藏的资料复制件;2.复印资料只能收成本费,服务费用亦应合理,书报社不能办成赢利机构;3.应给作品被复印的作者赠送样书。

10月
    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书报社改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简称“书报资料中心”。
    与深圳蛇口工业区图书馆联合编印《台、港、澳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选汇》系列,包括:《台、港、澳经济》、《台、港、澳及海外企业管理》、《台、港、澳及海外财金、贸易》。

10月23日
    杨德福副校长来书报资料中心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宣布校劳动服务公司张自忠路分公司移交给书报资料中心管理。

11月4日
    《文汇报》发表《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一文。

12月16日
    丰台区政府所属长风公司并入书报资料中心咨询服务开发公司。

*1986年

1月16日
    送呈校人事处并李文海副校长关于书报资料中心机构变动的报告。

1月31日
    校长办公室会议决定,委托书报资料中心负责张自忠路3号校舍住区的管理工作。

3月1日
    根据学校决定,校城内行政科与书报资料中心行政科合并,由书报资料中心管理。

3月22日
    经校人事处同意新设情报资料工作研究室。

3月
    制定《评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条件与办法》。

4月30日~5月10日
    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会会议,副校长李文海、杨德福,工会主席刘慧参加了大会,李文海讲了话。会上,由寇恩田副主任作1985年以来工作报告,经过讨论,马贵裕副主任作总结报告。同时向1985年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奖金。

5月
    对发行科订户帐目着手进行计算机管理的研究,并请校外专业人员编制程序,9月投入试用。

7月1日
    北京市邮政局根据邮电部和国家物价局的发文及出版局(85)权字第412号文件精神,通知下属邮政局对书报资料中心寄发的资料按印刷品(即不按包裹)收取邮费。

7月14日
    中国人民大学送呈国家出版局关于申请授予《复印报刊资料》系列以国家统一期刊号的报告。

7月
    党总支书记章向明离休。

8月22日
    东城区劳动服务公司同意书报资料中心所属咨询服务开发公司受书报资料中心和所在街道劳动服务公司双重领导,以前者为主。

10月22日
    兰州市城关区工商局受理书报资料中心与兰州市报刊书籍发行咨询服务公司的合同纠纷。

11月
    1984年底与学校在黄山市合办的“中国人民大学黄山市培训中心”(后改为“黄山市学术交流中心”),交校总务处管理,原书报资料中心派出的4人返京。
    校党委任命柏毓田为书报资料中心总支书记,关衡为副书记。

12月2~8日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在北京成立,寇恩田被选为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吴尚宇被选为副秘书长、理事,孙黎明被选为理事。《情报资料工作》杂志正式成为学会会刊。

12月底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咨询服务开发公司在年底向主管部门申报登记中改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咨询服务公司”。

*1987年

3月13日
    送呈校总务长关于改善张自忠路3号住区职工食堂和修建职工浴室的请示报告。

3月27日
    办公会通过关于缩微工作的纪要。

4月1日
    上报学校领导关于提取超产奖励基金问题的报告。

4月24日
    李文海副校长批示同意提取超产奖励基金。

4月25日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小组向人事处报请继续1983年暂停的编辑系列职称评审,再增加图资系列、会计系列、工程技术系列。

6月10~13日
    在北戴河举行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物印刷质量座谈会,有10个单位参加。

6月20日
    编辑部上交关于开展“台港澳及海外中文报刊文献”服务的情况汇报。

6月
    副主任马贵裕离休。

8月20~24日
    在延庆县玉都山庄召开1987年上半年总结工作会议。

8月26日
    校党委任命寇恩田为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李天恩为副主任。

10月11日
    北京市高教局召开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陈锦榕代表书报资料中心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介绍本单位的情报资料服务工作。

11月6日
    向杨德福副校长汇报书报资料中心情况。李文海调任校党委书记,书报资料中心改由杨德福副校长主管。

11月23日
   在河北南宫市召开以“深入学习十三大精神,加快我们改革的步伐”为主题的科长会议。

12月28日
    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会同意常务副理事长易克信辞去会刊《情报资料工作》副主编和编委职务,任命李久琦(民族图书馆)、张聿忠(中国社会科学院)为副主编。

12月
    在全校本年度评职称中,寇恩田、许振礼、陈国英、吴尚宇、孙黎明、卓仁伟,获编辑系列副编审职称;柯德铨、陈锦榕、肖笃君、谢幼晖获图资系列副研究馆员职称;此外,10人获编辑职称,5人获馆员职称,3人获会计师职称;12人获助理馆员职称,4人获助理会计师职称,1人获助理工程师职称,2人获三级校对职称,1人获图书馆管理员职称,9人获会计员职称。

*1988年

1月12日
    兰州城关工商局以兰城工商(87)载字第20号文件,作出裁决:兰州文艺书店赔偿书报资料中心3笔款项共5,232.13元。

3月
    对张自忠路3号、育群胡同、东四十条109号院及东直门香河园的房产进行登记。

5月26日
    根据校党委意见,召开党总支委员会扩大会议,校党委书记李文海到会讲话,组织部、纪委均派人参加。

6月
    在全校本年度评职称中,书报资料中心增加了研究系列和调研系列的职称评审。马贵裕、苏志杰获正处调研员职称,王青田获副处调研员职称,1人获助理研究员职称,2人获正科调研员职称,2人晋升为会计师,1人晋升为助理馆员。

7月26日
    送呈杨德福副校长关于《复印报刊资料》系列1989年度定价提高75%的报告。

7月27日
    杨德福副校长批示同意《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提价。

7月底
    《情报资料工作》第4期发表《曲折的历程,有益的启示》一文,庆祝书报资料中心成立30周年。

11月9日
    我校图书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35周年座谈会,许振礼,陈锦榕等应邀参加。

*1989年

2月28日
    书报资料中心以劳务费形式拨付咨询服务公司集体工工资、奖金及管理费用:劳务费每人每月按250元支付(包括一切费用);集体职工的养老金,1989年以前按每人每月10元计,由书报资料中心预提费支付。

3月18日
    于去年5月26日开始的党总支委员会扩大会议结束。李文海书记、杨德福副校长、张理泉组织部长、校纪委王耀中等参加了会议,李文海作总结性讲话。

4月18日
    书报资料中心申请作为大学出版学会会员。

10月6日
    送交校财检小组办公室关于本单位财务检查的报告。

*1990年

2月13日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寇恩田主任总结1989年工作和部署1990年的工作。杨德福副校长到会并讲话。

6月
    在全校本年度评职称中,薛惠引晋升为副研究馆员。此外,3人晋升为馆员,1人晋升为会计师,1人由工程师套改为编辑,1人由工程师套改为馆员;1人获助理编辑职称,4人获助理馆员职称,4人晋升为助理会计师。新增经济系列,1人获助理经济师职称。

7月9日
    向国家新闻出版署、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心中国国家中心申请授予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物以国际标准刊号ISSN。

7月10日
    第三任主任寇恩田离休。校党委任命谢自立为书报资料中心主任。

7月19日~8月2日
    由李天恩主持在江苏无锡市召开首届订户座谈会。

8月25日
    校领导李文海、力康泰召集谢自立、李天恩、关衡开会,通报校务会议已正式任命谢自立为书报资料中心主任,由谢、李、关3人组成书报资料中心新的领导班子。

8月28日
    校领导李文海、力康泰到书报资料中心,在中层干部会上宣布对谢自立的任命。谢自立到任。

9月28日
    国家教委同意保留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咨询服务公司,并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年检,重新登记注册。

10月
    总支书记柏毓田离休。

10月31 日
    中国人民大学送呈国家教委关于书报资料中心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请示:1.请邮电部对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和其他出版物给予优惠,按印刷品收费;2.请国家新闻出版署解决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物的刊号问题;3.请国家版权局帮助解决如何向作者支付稿酬的问题。

12月19日
    校党委任命肖小波为书报资料中心党总支书记。

*1991年

1月初
    谢自立主任主持召开副科以上干部会,讨论去年的工作总结和今年的工作部署。会议确定1991年的工作目标为提高质量、强化管理和讲究效益。

1月底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各专题的每期目录和索引,由手工打字改为计算机录入和打印,并为编制1991年年度索引作准备。

2月
    寒假后,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主任谢自立按照副科以上干部会议精神,向全体职工作1990年工作总结和1991年工作部署的报告。

3月28日
    全体工会会员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

3月29日~4月2日
    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理事会的换届改选中,谢自立当选为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吴尚宇、杨正翠当选为理事,吴尚宇继任副秘书长。会刊第三届编委会同时产生,由彭斐章、孟凡任顾问;谢自立任主编;赵国琦、李久琦、杨正翠任副主编;朱天俊、关琦、毕传永、孙黎明、李久琦、李晓明、肖自力、吴尚宇、吴育群、杨教、杨正翠、范并思、张聿忠、赵国琦、顾小鸥、夏允中、徐进、董哲潜、谢自立、赖伯年、雍桂良任编委。

4月1日
    新选出的工会委员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分工:主席温大荣,副主席徐晓远(兼生活委员),组织委员杨燕星(兼管财务),青年委员庞源,宣传委员朱英英,文体委员李琦,妇女委员孙亚珍。

4月6日
    召开新工会委员就职大会,上届工会主席关衡作工作总结,现任工会主席温大荣作工作大纲及计划报告。

5月13日
    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复印报刊资料》、《报刊资料索引》和文摘卡片3个系列国内统一刊号:CN11-(F)1001/001~112,
CN11-(F)1002/001~008,CN11-(F)/1003/001~018。刊号的申报工作由李天恩负责。

5月18日
    书报资料中心领导接待苏联科学院院士、社会科学情报所所长B.维诺格拉多夫。

5月29日
    工会组织职工参加全校艺术节歌咏比赛,获二等奖和组织奖。

5月
    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党总支的换届改选工作,新一届总支委员会由肖小波、谢自立、刘录正、温大荣、李景胜组成。

6月
    在全校本年度评职称中,韩家静晋升为副研究馆员;2人晋升为馆员;1人获助理编辑职称,2人获助理馆员职称。
    书报资料中心领导接待台湾中央图书馆汉字研究中心主任刘显叔来访。

7月1日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校党委副书记力康泰、组织部长章安琪和副部长刘宪苏到会,力康泰讲话。会上表彰了书报资料中心的好党员和先进支部。

7月13日
    工会组织救灾捐物捐款活动,筹集捐款3,263.30元。

7月30日~8月5日
    在北戴河召开副科以上干部理论学习会议,校党委书记李文海和周新城、周韶成教授到会讲课。

8月10~20日
    李天恩参加'91香港国际书展。

8月
    团总支改为团支部,并进行换届改选工作。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由王勇、高航、杨宁组成。

9月5~15日
    参加首届北京图书节,销售额达16,000元。

9月30日
    党总支副书记关衡调离。

10月26日
    袁宝华校长主持召开校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部分委员就改善张自忠路3号综合治理和生活条件问题提出建议。

10月30日
    研究咨询室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由主任谢自立主持,说明该室性质为四无单位(无经费,无办公地点,无电话,无编制),主要任务是为书报资料中心领导献计献策。成员8人,李春国为主任,吴尚宇为副主任。

10月
    自今年4月开始的审计工作结束,审计小组认为书报资料中心财务管理有待加强,并建议从1992年1月起改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为企业化管理的责权发生制。

11月4日
    就10月26日第14次校务委员会意见答复校长办公室及有关委员。

*1992年

1月22日
    北京电视台在“今日京华”专栏中首次播出电视片《社科信息服务第一家》,介绍书报资料中心。该电视片脚本初稿由书报资料中心提供。

1月
    调整书报资料中心所属咨询服务公司经理人选,对原经理卜大华解聘,新聘温大荣为经理。

1月
    制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生产经营计划指标及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励办法》,内容包括5个部分:1.生产经营大纲;2.各部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考核与奖励办法;4.综合奖金管理办法;5.经济责任制。

1月~2月
    全体党员根据上级党委的部署,进行为期1个月的党员评议工作。

2月18~20日
    在东北旺乡田园庄饭店召开1992年度工作会议,副科以上干部参加,由主任谢自立作关于1991年工作总结和1992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会议就此进行了讨论。校管理委员会宫士湘、张兰宾到会。20日晚闭幕会上,谢自立提出1992年书报资料中心的工作方针和行动口号是:“深化改革,健全管理,使书报资料中心的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总支书记肖小波就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作专题发言。

2月底
    《博览群书》杂志第2期发表《学术信息服务第一家》一文,介绍书报资料中心的简况和出版物。

3月4日
    向校领导提交1991年工作总结和1992年工作设想。

3月7日
    召开1992年书报资料中心职工大会。主任谢自立作题为《深化改革,健全管理,使书报资料中心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的工作报告。报告先总结了1991年的工作,基本实现了去年初提出的“提高质量、强化管理、讲究效益”的各项目标。除完成日常生产任务外,还做了其他6件主要的工作:1.为书报资料中心所有出版物取得了国家统一刊号和向作者支付稿酬;2.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3.接受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检查;4.在学校派出审计小组的帮助下,改事业型的收付实现制为企业型的权责发生制;5.重新明确咨询服务公司的职能;6.加强了对业务部门的管理。报告提出了1992年的工作任务:1.搞好定编定员工作;2.重新明确咨询服务公司与书报资料中心的关系、咨询服务公司与集体所有制职工的关系;3.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4.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健全各项财务制度;5.加强民主管理;6.申办营业执照。

3月7日
    召开城内校舍的行政、后勤工作办公会议,副校长杨德福、总务长杨佳民、财务处长杨周复、修建处长张殿云、基建处副处长高举到会。会上就与社科院合建合用封闭式垃圾站、绿化校园和住区、新装部分暖气管道、修建东小院上水管道、灰4楼安装分户水表、安装电话,以及1991年自来水罚款和更换浴室锅炉费用的负担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3月
    书报资料中心工会被评为全校“先进职工之家”,获奖杯。

4月1日
    校领导任命卢迪先为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

4月1日
    呈送学校厂社管理委员会转校领导关于理顺咨询服务公司与书报资料中心关系及咨询服务公司隶属问题的报告。主要内容是:重新明确咨询服务公司的职能,明确现在咨询服务公司工作的集体工都隶属于咨询服务公司,他们和书报资料中心的关系是聘任关系。他们在奖金、津贴、补贴等方面,享受书报资料中心全民工同样待遇。书报资料中心还通过咨询服务公司按一定比例为他们支付养老金和待业保险金。在书报资料中心定编定员中剩余下来的集体制人员,一律回到咨询服务公司,由咨询服务公司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予以安置。

4月15日
    党总支举办书报资料中心党务工作干部培训班,请人介绍和互相交流工作体会。

4月17日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咨询服务公司改名为“北京市仁达书报资料咨询服务公司”(简称“咨询服务公司”)。

4月
    制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集体所有制工人劳动合同书》。

5月16日
    召开咨询服务公司1992年全体职工大会,主任谢自立、总支书记肖小波就书报资料中心与咨询服务公司的关系问题分别讲话。

5月26日
    第一任主任夏加逝世,享年73岁。

5月
    工会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北京市体育先进集体,上光荣榜,获奖杯。

6月7日
    书报资料中心办公会议决定,将书报资料中心史史料的征集与书报资料中心史的编纂工作列为本年度的重要工作计划之一,成立由肖小波、许振礼、吴尚宇、丁文豪、李国庆5人组成的“书报资料中心史料征集与中心史编纂小组”,肖小波任组长,许振礼、吴尚宇任副组长。7月17日,增聘陈国英为小组成员。

6月17日
    党总支召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讨论会,会上7位党员就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和书报资料中心的工作发表意见,校党委书记李文海到会并讲话。

6月
    在全校本年度评职称中,何志慈晋升为副研究馆员,高心太晋升为副处级调研员;1人晋升为编辑,3人晋升为馆员;2人获助理馆员职称,1人获助理研究员职称。
    工会组织职工为希望工程捐款2,220元。

7月4日
    主任谢自立和党总支书记肖小波主持召开第一次书报资料中心史编纂工作会议,前任及现任科室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7月
    制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责任制(试行稿)》,内容包括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考核机构及考核办法,以及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包括编辑、发行工作的11种项目)、财务管理、治安管理和后勤管理5个方面的各项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单位。

8月4~15日
    在山东长岛举行“书报资料中心发展战略研讨会”,书报资料中心领导、顾问、科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出席。研讨会的主题是“落实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抓住有利时机,使书报资料中心工作有一个大的发展”。会议的前半部分由顾问董守才教授主持生产与营销的专题讲座,后半部分由书报资料中心领导传达教委和校领导关于教育改革的指示,全体代表结合书报资料中心实际就发展战略问题展开了讨论,明确了书报资料中心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近期目的和长远目标的内容与突破口。

8月20~22日
    在昌平县召开书报资料中心史第二次编纂工作会议,书报资料中心领导、现任科长和已退离休的前任科室负责人参加,杨教从武汉应邀前来,同时还特邀书报资料中心创办时的倡导者和主持者姚黎民、程德清、马志鑫、丁瑜与会。会议确认了编纂小组提出的编辑宗旨和编写原则,听取了部分回忆录的宣读,补充了重要的史实。

8月29~30日
    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主任谢自立在会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地贯彻“深化改革、健全管理”的既定方针,进一步落实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抓住有利时机,使书报资料中心工作有一个大的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首先简要地回顾了两年来的主要工作:1.书报资料中心各类出版物取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正式刊号;2.书报资料中心财务制度开始向企业化管理过渡,各生产环节建立了成本核算制与计划统计工作;3.加强编辑和职工队伍的建设,两年来先后调进5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4.重新明确咨询服务公司的职能并调换了咨询服务公司经理,理顺了书报资料中心与咨询服务公司和集体制人员的关系,还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书、用工协议书和岗位协议书明确了各种关系;5.主要科室实行了5定(定流程、定任务、定定额、定人数、定人员),一般科室也作了定编定员工作;6.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职代会条例、职工纪律、考勤办法、奖惩条例、女职工保护条例、职工学习培训的规定、干部选拔和聘任的规定、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等。然后详细地介绍了“书报资料中心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内容,作为书报资料中心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心。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奖惩条例、纪律与考核办法、考勤条例、职工学习培训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选拔聘任培训干部管理条例、加强干部联系群众问题的规定,共8个文件。

9月1日
    成立改革工作小组,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小组成员为;谢自立、肖小波、李天恩、卢迪先、吴尚宇、董守才、阎焕恩、董庆珍、程淑致,共9人。组长由谢自立兼任,副组长由肖小波、李天恩兼任。
    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9月2日
    送呈校领导黄达、李文海关于书报资料中心改革的报告。

9月10~22日
    书报资料中心改革小组成员卢迪先、阎焕恩等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调研和学习改革经验。

9月12~26日
    1992年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会议在四川重庆召开,参加单位为人大印刷厂、顺义印刷厂、南宫印刷厂、平邑造纸厂,会议由李天恩副主任及生产管理科副科长主持。

9月17日
    书报资料中心改革小组成员谢自立、肖小波等6人去天津大学调研和学习改革经验。

9月18日
    与东城区人民政府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签订《九二年交道口地区查处违章建筑责任书》,卢迪先副主任代表书报资料中心签字。

9月19日
    召开1992年全体职工大会,主任谢自立传达职代会第二届第二次全体会议的精神。

9月21~23日
    贴出专业技术人员等岗位内部公开招考布告,有12人报名并参加考试。这是书报资料中心成立30多年来用人制度的一次改革。

9月24日
    主任谢自立、总支书记肖小波主持召开书报资料中心近年大学毕业生座谈会和书报资料中心老职工(1940年以前出生)座谈会,征求对书报资料中心工作的意见。

10月14日~11月3日
    编辑部一行4人先后在西安、成都地区召开8次读者座谈会,共有89个单位95名代表参加。

10月21~26日
    《情报资料工作》编委吴尚宇参加“中国信息经济学会92年年会暨信息资源管理研讨会”,并作为书报资料中心代表被选为该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10月
    从本月起,咨询服务公司向市主管部门交纳所属集体职工退休养老统筹金。
    由书报资料中心投资和中国社科情报学会资助,为《情报资料工作》编辑部购进1台4S高级电脑排版机,从《情报资料工作》第6期起由编辑自己录入排版,每期节约经费800元。

11月15日
    《中国教育报》第四版发表《学海无涯谁为楫》一文,介绍书报资料中心。

11月25日
    《光明日报》第二版发表《社科信息花开校园,报刊资料香飘海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办出特色》一文。

12月5日
    主任谢自立在编辑部全体会议上通报校领导关于在书报资料中心建立总编辑制度的决定和等待正式批准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和副主任名单。

12月7日
    东城区工商局对书报资料中心的出版、发行等经营活动予以登记,并为书报资料中心颁发了营业执照,结束了多年中断执照的情况。

12月8日
    编辑部经济组在北京大学召开读者座谈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0多位经济学教师、研究生和经济专业资料室负责人参加。

12月9日
    编辑部教育组和文史组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读者座谈会,北师大哲学系、中文系、经济系、教育系10几位教师和教育系资料室负责人参加。

12月10日
    编辑部在西郊中国人民大学本部召开文摘卡片摘写负责人会议,就提高文摘质量和加强对文摘卡片的摘、编、出版工作的管理提出要求。会议由副总编辑李天恩主持,由编辑部副主任何志慈讲述具体要求。

12月12日
    编辑部哲学政治组在西郊人民大学本部召开读者座谈会,我校哲学系、法律系、工经系、国政系、人口系、党史系、函授学院10多位教师出席。

12月19日
    校人事处发出通知:“经主管校长批准,同意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管理信息研究中心’(系属所)”,人员为兼职,不另设编制。

12月21日
    总编辑助理邱海平到任。

12月22日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为书报资料中心发放出版物的发行许可证。

12月24日
    送呈校厂社管委会、基金会、财务处《关于集体工劳务费支付标准的补充报告》,从1992年起支付标准每月增加69元。

12月29日
    送呈校厂社管委会和主管副校长力康泰《书报资料中心关于实行“五定”和改革奖金分配制度的报告》,并列附件一、机构设置图,附件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草稿),附件三、书报资料中心产业基金的财务管理规定。

12月30日
    中国人民大学下发通知(92~93学年校长字33号),黄达校长任命主任谢自立兼任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李天恩、吴尚宇任副总编辑,总支书记肖小波兼任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同时免去李天恩副主任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下发通知(92年~93学年校长字28号),黄达校长任命卢迪先为上海仁达信息产业咨询服务公司副经理(正处级),免去其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职务。
    书报资料中心在西郊中国人民大学本部召开本校归国人员迎新联谊会,主任谢自立主持会议,校党委书记李文海出席并讲话。与会者50余人,介绍了他们在国外了解到的外国学者对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物的评价,并对提高质量和扩大发行提出多项建议。

*1993年

1月4日
    在西郊中国人民大学本部召开副科以上干部会议,讨论改革工作小组提出的《书报资料中心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草稿)》。
    副校长力康泰、秘书长兼厂社管委会主任郝彦桐、党委组织部长刘宪苏接见书报资料中心新领导班子成员谢自立、肖小波、李天恩、卢迪先、吴尚宇。

1月13日
    中国人民大学下发通知(92~93学年校长字37号),校长黄达任命国兴华为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

1月16日
    在西郊中国人民大学本部召开“书报资料中心经营方略”座谈会,由主任兼总编辑谢自立主持,我校和北大、中国社科院部分青年学者、博士生和《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工商时报》、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参加。

1月29~30日
    召开1993年度工作会议,副科以上干部参加,由主任兼总编辑谢自立主持。先由各科室负责人介绍本部门1992年工作情况,后由谢自立作1992年工作总结并提出1993年七项主要工作任务,其中提出全书报资料中心压缩5%编制人员的目标。会上着重讨论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修改稿)。

2月12日
    召开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由主任兼总编辑谢自立主持。会议主要内容有:第一,正式下达《书报资料中心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修订稿)》,交全体职工讨论。第二,对书报资料中心原有机构作如下调整:一、根据学校在书报资料中心建立总编辑制度,设立总编辑、副总编辑职务(相当于处级和副处级)的要求,撤销原编辑部,新设总编办公室、资料选材室、政治编辑室、经济编辑室、教育编辑室、文史编辑室,其中总编办公室相当行政科级建制,其他5室相当行政副科级建制,经济信息总汇编辑部及《情报资料工作》编辑部改归总编辑和副总编辑领导,均仍相当行政科级建制;二、生产管理科恢复原名为出版科;三、新设生产经营管理室,为行政副科级建制,在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副主任的领导下,统一管理书报资料中心的生产经营事宜;四、原属生产管理科领导的印刷厂、计算机室改由书报资料中心直接领导,均相当行政副科级建制。印刷厂在业务上受出版科指导。原属生产管理科的缩微室和复印机室改归生产经营管理室领导(通知,书93办字第1号)。第三,根据书报资料中心办公会议决定,宣布:在人事用工制度上,除学校任命的以外,将一律实行聘任制或聘用制。在启动阶段,先试聘半年到1年,在此期间积极作好通过考评竞争上岗的准备工作,而后再履行正式的聘任或聘用手续。据此免除了所有过去由书报资料中心任命的副科以上干部的职务,试行聘任22名科级和副科级干部(名单略),原聘咨询服务公司经理、副经理继续有效(通知,书93人字第1号)。第四,根据书报资料中心办公会议决定,执行《书报资料中心废旧物资处理财务管理办法(试行)》(通知,书93办字第2号)。

2月20日
    书报资料中心办公会议通过《书报资料中心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试行)》,规定由职代会通过后自今年2月起实行。此方案在前几稿基础上做了较大修改,以适应书报资料中心的实际情况。

2月22日
    建立市场营销部,编制上挂靠在发行科,业务上受书报资料中心直接领导。

2月27日
    办公室发出通知[书(93)办字第3号],将去年8月30日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8个条例和规定汇编成册,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条例手册(一)》,发给全体职工,并通知:“经书报资料中心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于1993年3月1日实施。”

3月1~3日
    召开书报资料中心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由主任兼总编辑谢自立作《书报资料中心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修改稿)》的说明和关于制定岗位责任制、完善定编定员、实行岗位聘用制、贯彻按劳分配等改革措施的说明。经过讨论,全体会议通过了上述方案。
    办公室发出《关于女工在怀孕期间的工作安排及休假问题的通知》[书报资料中心办字93(2)]、《关于对书报资料中心用工管理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书报资料中心办字93(3)]。

3月8日
    办公室发出通知(书(93)办字第4号):“在书报资料中心全体员工中试行签订《书报资料中心岗位聘任(用)协议书》,试聘时间暂为1年。”本通知有两个附件:一为《关于在书报资料中心实行岗位任务聘任(用)制的有关规定》,一为《书报资料中心岗位任务聘任(用)协议书(试行)》及副本《岗位责任书》。

3月9日
    书报资料中心联合办公会议决定:1993年各科室工作定额提高4%,费用减少6%。主任兼总编辑谢自立发出通知(书93人字第2号),试聘计算机室主任。

3月17日
    召开1993年全体职工大会。会上由主任兼总编辑谢自立作题为《齐心协力,深化改革,走出低谷》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去年除了如期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外,还做了4件较大的工作:1在财务管理上,变传统的事业型的收付实现制为企业型的权责发生制,开始向真正的企业化管理过渡;2.重新明确了咨询服务公司的职能并调换了咨询服务公司经理的人选;3.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经过三次会议,确定了在书报资料中心进行全面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选准了突破口;4.建立总编辑制度,设立总编、副总编职务并对原编辑部机构作了相应的调整。报告提出今年要抓好以下7项工作:1.推出书报资料中心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2.改革用工制度,合理定编定员,压缩编制,试行聘任(用)制,年底实行公开竞争上岗;3.调整复印报刊资料和经济信息总汇的专题设置;4.争取创办一份有自己特色的文摘报;5.加快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步伐,逐步推出电子产品;6.开源节流;7.积极准备35周年社庆。大会上,由总支书记兼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肖小波主持,为被评为1992年度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班组长和五好干部的职工颁发了荣誉证书或锦旗。

3月22日
    召开各科室负责人会议,宣布《书报资料中心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开始实行,2月份内部分配办法亦按此法补办。会上还宣布了关于改革方案中有关病事假规定的补充说明。

3月24日
    自3月1日职工代表大会后,各科室岗位聘用工作积极展开。根据压缩编制5%的指标,有未聘人员21名,今日召集各科室未聘人员开会,会议由总支书记兼副主任肖小波主持。

3月26 日
    书报资料中心办公室下发各科室《书报资料中心印刷管理办法》[书(93)办字第7号]。

3月31日
    35周年社庆工作小组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由总支书记兼副主任肖小波任组长,其他成员为吴尚宇、温大荣、丁文豪、李国庆。

4月14~24日
    财务人员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36所院校从7月1日起贯彻《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班。

4月15日
    在西郊中国人民大学本部召开《复印报刊资料》系列1994年专题调整专家意见听证会,我校各系和部门12名教授、副教授与会,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4月15~16日
    咨询服务公司分批召开全体所属集体所有制职工大会,传达和讲解了参加市退休养老统筹的有关事宜,由职工个人承担部分从5月起直接从工资中扣除。

4月22 日~5月10日
    总支书记肖小波带领3名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去深圳、珠海参加北京市委党校和深圳市委党校联合组织的“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研讨班”。

4月23日~5月10日
    发行科市场营销部2人至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等地进行市场调研。

4月26日
    《学术信息编辑系统深化改革健全管理实施方案》自今日起实行。该方案内容是:根据书报资料中心1992年以来工作方针和今年试行聘用制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规定,制订6个编辑室各个环节详尽的岗位职责,据此对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与津贴直接挂钩。经过两个多月的起草、讨论和反复修改后于4月14日定稿,于今日起正式试行。

4月底
    试聘工作基本完成,全民职工93人、集体职工163人、包干工4人、临时工22人应聘,共282人。

5月
    工会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北京市优秀工会集体”,并授予奖状。

5月12~24日
    发行科参加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北京市第四届特价书市。

5月中旬
    就《复印报刊资料》系列1994年专题调整草案广泛征求顾问的书面意见。

5月17日~6月2日
    发行科派人至西北和东北各地进行市场调查和发展订户。

5月23日
    党总支根据北京市委的布置和要求,开展评选十杰活动。

5月25~30日
    总编辑助理邱海平参加在南昌举行的全国高校图书馆第四次期刊工作研讨会暨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年会。在该研究会换届选举中增选副总编辑吴尚宇为第五届理事。

5月26~31日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在桂林召开。该会作为书报资料中心成立35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由书报资料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协办。我校副校长郑杭生和广西师大副校长张葆全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兼总编辑谢自立、副总编辑吴尚宇、副主任国兴华和书报资料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总编办公室主任、资料选材室主任、发行科副科长、财务科出纳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38篇,与会代表30多位,来自全国16个省市。研讨会的综述和优选的5篇论文在会刊《情报资料工作》今年第4期发表,全部论文也将汇集出版。

6月4日~7月6日
    举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习班,副科以上干部和全体党员参加,由高成兴教授、郑杭生教授、许玉林副教授、董守才教授、阎焕恩高级会计师、季桥工程师等讲授,共分7讲。听讲结束后举行开卷考试。

6月11~26日
    发行科参加由中国书刊协会在北京天文馆举办的特价书市。

6月中
    总编辑办公会议综合责任编辑、室主任、青年学者、我校教师及书报资料中心顾问意见,确定1994年专题调整的内容,上报校领导、教委和新闻出版署并获批准。
    成立谢自立、肖小波、李天恩、国兴华、温大荣为成员的评审小组,负责书报资料中心1993年的职称评审工作。谢自立参加全校图资系统专业评审小组工作。与此同时,委托校评审机构代评咨询服务公司图资专业系列、经济专业系列、工程技术专业系列的职称。

6月26日
    肖小波主持召开发行科、出版科、财务科、生产经营办公室及总编室负责人会议,讨论《复印报刊资料》系列1994年的价格调整问题。

6月底~7月中
    谢自立主持撰写《1994年征订手册》,吴尚宇、何志慈、袁福森参加起草工作。该手册与往年《征订启事》相比,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较大调整,专题的变动采用表格形式表现,新增加专题内容的主题词表和“答读者问——订阅和查询指南”部分。

7月
    经校职称评审委员会批准,在1993年全校评职称中,刘录正晋升为副研究馆员,温大荣晋升为副处级调研员;获馆员职称1人,工程师职称1人,正科级调研员职称1人;获助理馆员职称3人,助理编辑职称1人。集体所有制职工中获助理编辑职称1人,助理馆员职称15人,助理经济师职称6人。

7月12日
    开办计算机培训班,有100余人报名参加学习,分4期进行培训。

8月2~4日
    举办班组长以上干部培训班。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是“班组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由工经系教授刘仲康、董守才及中心领导谢自立、肖小波、吴尚宇讲授。

8月6~7日
    召开副科长以上干部会。各科室负责人汇报上半年工作,谢自立作书报资料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和布置下半年工作安排,副校长力康泰同志到会并讲话。

8月14日
    公布关于在发行科实行竞争招标的公告。发行科拟实行以订金收入、发行费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指标承包。

8月25日
    谢自立主持发行承包投标答辩会议。发行科全体人员及中心中层以上干部、招标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

8月26~27日
    谢自立、肖小波主持召开书报资料中心简史和大事记草稿修改座谈会。书报资料中心历届领导马志鑫、许振礼、章向明、马贵裕、关衡,部分老职工,现任总支委员及“中心史编纂小组”成员参加会议。会后特邀曹达夫参加简史和大事记的定稿工作。

9月1~2日
    经招标领导小组评议和征求群众意见,由办公会议决定,于9月1日公布谷玉彰为发行科承包人。9月2日,谢自立与谷玉彰签订承包合同书,发行科全体人员到会。

9月9~23日
    谢自立应邀赴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科学院图书馆亚非国家文献室40周年学术讨论会。

9月16~26日
    参加北京市第二届图书节。

9月25日~10月3日
    参加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1978~1993年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

10月
    举行书报资料中心成立35周年纪念大会,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高明光、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副司长王化鹏、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易克信以及校长李文海、副校长力康泰出席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做了报道。书报资料中心35周年纪念文集《社科信息第一家》同时编成印行。9日,举行规模盛大的新老职工团聚会,欢庆书报资料中心成立35周年。
谢自立应邀出访日本东方书店。

11月
    各科室全面实施以经济责仟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机构调整、竞争上岗、合理组合的改革方案。总编办公室改名为《复印报刊资料》编辑部,新设信息咨询部、人保科。

12月
    聘任国兴华为北京市仁达书报资料咨询服务公司经理(兼)。

*1994年

1月
    《复印报刊资料》专题调整为91个,《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专题增至9个。
    调整顾问团成员。

2月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谢自立在工作报告中确定本年度工作目标为完善各项措施,让改革继续得到深化,使书报资料中心进一步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3月
    肖小波赴台湾参加大陆图书展。
    举办现代信息技术系列讲座,邀请乌家培、李惠国等主讲。

8月
    举办编辑暑期培训班,邀请朱天俊、赵国琦等主讲。
    参加'94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9月
    《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1994年)》软盘研制成功。

10月
    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二届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件展示暨学术研讨会,首次推出书报资料中心研制的《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1994年)》软盘。
    在黄山分别召开全国部分社科期刊主编座谈会和订户座谈会。
    谢自立赴美参加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洛杉矶举办的中国图书展。
    杨宁任团支部书记。

11月
    成立北京舒科光电技术公司,聘任国兴华为经理(兼),专门负责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2月
    领导班子换届,谢自立继任主任兼总编辑,肖小波(兼)、国兴华继任副主任,邱海平任副总编辑。聘任李天恩为总编辑助理。

*1995年

1月
    《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专题调整为8个。
    推出《中文报刊社科资料索引数据库(1991~1995年)》软盘。
    与台湾汉珍咨询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首张光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文报刊资料摘要光盘数据库(1994年)》。

2月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谢自立在工作报告中确定本年度工作目标为巩固成绩,克服困难,转变领导作风,做好1995年工作。

3月
    谢自立应邀赴海南参加中国国际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举办的国际发行工作会议。
    书报资料中心工会被校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党总支换届选举,肖小波当选为书记、温大荣当选为副书记。

4月
    与北京市新北成实业开发公司签订制作书报资料中心电子产品的合作协议。

5月
    肖小波赴韩国参加在汉城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并与韩国的中国图书出版中心经理权赫八商谈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物在韩代理销售的问题。

7月
    权赫八回访并正式签订协议。
    举办计算机培训班。

8月
    在青岛召开第二届《复印报刊资料》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副校长力康泰出席并讲话,会后正式出版了《第二届全国〈复印报刊资料〉研讨会论文集》。

10月
    《社科信息集萃》创刊。

11月
    建立春华印刷厂。

*1996年

1月
    《复印报刊资料》专题增至103个,《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专题增至11个。
    国家教委“211工程”专家预审组来书报资料中心检查工作,校领导李文海、杜厚文、周建明陪同检查。
    张自忠路3号校舍住区的管理工作交回学校。

3月
    召开现代化实施方案论证会,曾民族、孙蓓欣、陈禹等专家出席。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谢自立在工作报告中确定本年度工作目标为总结成绩,面向未来,积极推进社科信息现代化。

4月
    与云南大学图书代办站签订云南地区发行代理协议。

6月
    北京舒科光电技术公司撤销,成立电子部。

8月
    参加'96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在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和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展示书报资料中心电子产品。
    书报资料中心信息现代化计划在校“211工程”中立项。

9月
    校领导杜厚文、沈云锁、周建明等来书报资料中心检查工作。
    邱海平赴香港参加全国高校校办产业负责人培训班。

10月
    在颐和园召开全国订户座谈会,中宣部、国家教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及校领导出席并讲话。
    李文海校长到书报资料中心做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报告。

11月
    书报资料中心成为全国大学出版学会会员,并当选为理事。

12月
    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书报资料中心制作《复印报刊资料》、《报刊资料索引》光盘产品,并授予正式版号。

*1997年

1月
    《复印报刊资料》专题增至104个,《台、港、澳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选汇》专题增至7个,《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专题调整为9个。
    部分科室调整并更名:发行科分设为营销服务部和发行储运部,信息咨询部分设为资料服务部和经济信息咨询部,财务科更名为财务部,出版科更名为出版部,行政科更名为后勤服务部,电子部更名为电子服务部。
    聘任成栋为主任助理,刘录正为总编辑助理。

3月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谢自立在工作报告中确定本年度工作目标为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抓好主业,确保效益,夺取1997年工作的新胜利。

5月
    肖小波等参加'97羊城期刊节。

9月
    朝鲜人民大学堂国立图书馆郑付顺来访。

10月
    邀请学校部分系所领导共同研讨设立特约编辑事宜,会后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北京百望山召开'97订户座谈会,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12月
    举办计算机应用程序培训班。

*1998年

1月
    《复印报刊资料》专题增至105个,《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专题调整为8个。
    聘任何志慈为总编辑助理。李明霞为《复印报刊资料》编辑部主任。

2月
    与河北赵县印刷厂签订委托代办发行协议。

3月
    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谢自立在工作报告中确定本年度工作目标为坚定不移地完成既定的战略任务,用新的成绩迎接40周年社庆的到来。

4月
    意大利拿波里东方大学史华罗教授来访。

5月
    《中国经营报》5月26日刊载记者张辉的专访《藏在老楼里的书报资料中心》。

6月
    校党委确定书报资料中心为党建工作表彰单位。
    香港《文汇报》6月24日刊载记者谭宁、王宇为庆祝书报资料中心成立40周年而采写的专访《精选千家报刊,汇集中华学术》。

7月
    党总支派出代表赴井冈山向老区学校捐赠图书资料。
    与《学术研究》杂志社在广东肇庆联合举办社科期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共同纪念书报资料中心成立40周年和《学术研究》创刊40周年。

8月
    在十三陵召开《复印报刊资料》编选方针暨营销研讨会,中宣部出版局报刊处、《青年文摘》负责人及校领导到会并讲话。
    书报资料中心暨全体职工向长江、嫩江灾区捐款20余万元,捐献衣被600多件。

9月
    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子项目中期验收工作。

10月
    在和敬府宾馆召开书报资料中心40周年庆典大会。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邬书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李宝中到会并发表讲话。
    纪念中心成立四十周年,召开“面向二十一世纪书报资料中心发展战略研讨会”。

11月
    中心党总支召开党建工作研讨会,北京市纪委、校党委的有关领导到会并讲话。

12月
    中心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成立,邱金利任中心主任,宋志明任中心总编辑,肖小波任中心副主任(兼),邱海平任中心副总编辑。
    中心原主任谢自立带领中心部门负责人赴澳门参加大陆中文期刊展。

*1999年

1月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同志及秘书等一行人到书报资料中心调研,并查阅了有关农业经济方面的专题资料。
    召开1999年度顾问座谈会。中宣部出版局高江波处长、校长李文海、副校长杜厚文到会并分别讲话。
    党总支换届选举,肖小波当选为书记,李明霞当选为副书记。

2月
    在昌平召开“1998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工作通报会”。中宣部、教委、出版署、国图、中图、市出版局、市区委、国家工商局、东城工商局、学校等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参加。
    在昌平召开1999年中心中层管理干部会。邱金利主任充分分析了当前中心工作面临的新局面、新考验等形势,并对1999年中心的管理、编辑工作,现代化等问题作了详细部署。

3月
    选举产生中心第四届工会委员会,李明霞当选为工会主席。
    选举产生中心新一届职工代表,李明霞当选为职代会主席。
    在武警部队礼堂召开1999年中心职工大会,杜厚文副校长到会并讲话。

5月
    参加学校“红五月”歌咏比赛,中心工会荣获一等奖。

6月
    宋志明总编参加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社科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
    中心和人大图书馆向江西井冈山地区的泰和县委党校捐赠价值10万元的资料和光盘产品;泰和县委党校赠送铜匾表示谢意。

7月
    编辑部在学校图书馆会议室举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编辑培训会。

8月
    参加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北京国际音像电子出版物博览会。
    在北戴河林业部培训中心召开北京地区订户座谈会,研讨2000年专题调整问题。
    中心党总支组织总支委员和支部书记赴河南南街村参观学习。

10月
    何志慈参加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索引学会第四届年会。
    中心营销部在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济南、杭州、南京、重庆等地举行订户座谈会。

11月
    邱金利参加中宣部出版局召开的出版工作会议。

12月
    宋志明参加由全国高校文科学报学会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主编研讨会。

*2000年

1月
    在顺义恒丰花园召开“1999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工作通报会”。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中国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中心、ISSN中国国家中心、学校有关领导参加。
    邱金利参加北京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换届会议。
    中心工会组织部分职工参加北京电视台“五彩缤纷”春节特别节目。

3月
    在顺义恒丰花园召开2000年中心中层管理干部会,研讨中心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4月
    国务院新闻中心主任赵启正在杜厚文等校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书报资料中心视察工作。
    教育部社政司阚延河副司长在学校杜厚文副校长的陪同下到中心检查工作。

5月
    宋志明参加在江苏常州召开的中国社科信息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中心代表学校参加在苏州市举办的“中国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会”。
    日本东方书店代理商罔田先生、神崎勇夫先生到中心访问交流。

6月
    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前往北京报业集团参观学习。
    中心稿酬组成立,加强了与作者的直接联系。稿酬支付工作由原来的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中心支付稿酬,转为由中心直接向作者支付稿酬。
    学校211工程评审小组对书报中心211工程子项目进行校内二期项目验收检查。

7月
    邱金利参加在大连举办的中国信息协会年会和2000年企业网络营销高级研讨会。
    邱海平参加由中国期刊协会举办的2000年百家期刊评比会。

8月
    编辑部在密云雾灵山庄举办为期三天的暑期编辑业务培训。
    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和中心联合举办的 “网络时代图书、情报、信息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参加第八届国际图书博览会。

9月
    信息咨询部在昌平举办网络时代信息咨询业务发展研讨会。

10月
    中心与重庆大学学报联合举办“西部开发与社科期刊研讨会”。
    肖小波赴广州参加全国高校财经类学报年会。

11月
    中心有关领导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澳门厅和湖南长沙举办的《都市文萃》创刊首发式。
    以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黄长著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在人民大学副校长牛维麟的陪同下,对人民大学“211工程”书报资料中心子项目进行总结验收。经过评审,全体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验收,并给予其优级鉴定。

12月
    召开2000年顾问工作座谈会。林岗、周建明副校长到会并发表讲话。
    在北京延庆召开北京地区万元以上订户座谈会。

*2001年

1月
    在京郊召开“2000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工作通报会”。中宣部教育部、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北京新闻出版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ISSN国家中心、学校等有关领导参加。
    在人大图书馆会议室召开2001年中心重点期刊营销工作研讨会。
    在铁一号召开全体干部参加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研讨中心十年规划”研讨会。

2月
    教育部社政司顾海良司长、阚延河副司长、版权处陈茅处长等一行到中心调研。
    举行书报资料中心首届“新世纪订户答谢奖”开奖活动,以感谢多年来广大订户对中心的支持和厚爱。
    在京、沪两地召开《中国共产党》读者、订户座谈会。
    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主办的“书报杯”优秀教育论文征文活动在京揭晓。

3月
    中心制定“十五”发展计划并上报学校。

4月
    学校党委书记程天权到中心调研。
    中心148种期刊经新闻出版署年检审核全部通过。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颁发证书,批准中心为事业法人单位。
    邱金利参加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国际研讨会。

5月
    首次在《光明日报》刊登200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专家组到中心验收工作。
    与上海图书馆在上海联合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全国政治理论期刊、党建期刊大联展”。学校党委书记程天权参加。

6月
    中心党总支结合“三讲”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在职及离退休党员、部分积极分子赴山西大寨参观学习。

8月
    学校纪宝成校长、冯俊副校长及校办公室、资产处、财务处等领导利用暑期到中心考察工作。
    宋志明参加在长春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01年学术研讨会暨全体理事大会。
    在西御园举办为期两天的暑期编辑业务培训,宋志明总编就如何办好刊物提出“精、深、新、美、活”的五字编辑方针。

9月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展开,中心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同时参加了“2001年中国图书馆设备与应用技术暨档案馆、博物馆设备及现代办公用品展览会”。

10月
    学校牛维麟副校长、冯俊副校长、查显友处长到中心考察研究工作。
    由中心教育室主办的“新世纪幼儿园管理、教育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1月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编辑部主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特别征文颁奖大会暨研讨会在人民大学召开。
    召开第四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听取和审议了2002年“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12月
    中心召开“北京地区订户联谊会”。
    肖小波赴上海参加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有关出版单位座谈会。
    邱海平参加了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怀柔举办的首期著作权法与WTO高级论坛。
 
*2002年

1月
    在昌平华能培训中心召开“2001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工作通报会”。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ISSN中国国家中心、学校有关领导参加。

2月
    在西御园举行四级及以上管理干部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坚持改革,加速发展”。

3月
    在《光明日报》刊登200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中心和《学术研究》杂志社、《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发起和组织的“中国学术期刊协作会议”在深圳召开。
    宋志明随学校赴英国考察团参观英国名牌大学及出版社,回国之后,写出调研考察报告:“英国学术期刊的集约化出版”。
    在铁一号会议室召开关于学校组建出版集团有关改革方案的会议。

 4月
    《报刊复印资料年度索引》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为学术理论类期刊质量评估的标准之一。
    以冯俊副校长为团长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援助代表团前往吴玉章校长的故乡——四川省荣县捐赠书刊、光盘。
    为响应学校开展的“世纪馆座椅特别捐赠活动”,中心为世纪馆主席台座椅捐赠贰万元,纪宝成校长签发捐赠证书。
    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李立信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主任陈志诚教授、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科边成圭教授等6人到中心访问。

5月
    在逸夫第一会议中心召开“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人大讲话精神,开创人文社科期刊新局面座谈会”,北京的部分社科期刊主编应邀参加会议。
    中心148种期刊全部通过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年检。
    日本东方书店社长山田真史先生、和冈田蒸先生来我中心进行友好访问。
    中心工会参加“迎65周年校庆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获得三等奖。

7月
    与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绿野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在大兴联合举办“青少年问题”专家座谈会。
    在河北黄金海岸召开2002年北京地区订户座谈会。

8月
    2002年暑期编辑培训在昌黎黄金海岸航天部培训中心举行,特邀海淀工商学会会长齐国元和《青年文摘》总编张洪溪讲课。
    中心期刊《精神文明导刊》与首都文明办在北京市联合主办“中华文明·全国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座谈会”。

10月
    肖小波参加在福州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书市。
    李明霞参加在湖北宜昌举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四届年会”。

11月
    在昌平召开2003年出版工作会议。

12月
    在昌平九华山庄召开2003年度中心大客户联谊会,冯俊副校长及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参加会议。

*2003年

1月
    200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柳斌杰亲临中心展台视察并应邀为中心题词“多出精品、繁荣出版”。当天下午,学校党委书记程天权、副校长冯俊也来到中心展台,程书记为中心题词“走内涵式出版集团发展之路”。
    “2002年《复印报刊资料》期刊工作通报会”在北京通州区运河苑温泉饭店召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中宣部、教育部、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ISSN国家中心、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版权保护中心及学校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2003年《复印报刊资料》订户工作会议在广西北海市举办。

2月
    邱金利、宋志明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和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出版物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
    中心编辑部、出版科搬入兴发大厦办公。

3月
    在光明日报上刊登200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李明霞赴海口参加全国高师文科学报2003年年会。
    李明霞主持召开中心职工代表大会,邱金利向职代会代表通报了中心2003改革方案。

7月
    书报资料中心分党委荣获校级先进分党委荣誉称号。
    中心办公室、销售服务部、计财部由张自忠路3号搬入兴发大厦办公。

8月
    中心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去河南林县红旗渠参观学习。

9月
    邱金利参加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举办的第五次全体理事大会。
    宋志明参加在福州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信息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学术研讨会。
    北京仁达书报资料咨询服务公司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召开。

10月
    书报资料中心成立45周年庆典大会在逸夫会议中心召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黄百炼和学校党委书记程天权、副校长冯俊出席会议。
    “庆祝书报资料中心成立45周年暨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学术论坛”在逸夫会议中心召开。
    “庆祝书报资料中心成立45周年《复印报刊资料》顾问座谈会”在逸夫会议中心召开。

11月
    “引进版图书的市场选择”研讨会暨京华文苑书店开业庆典在张自忠路3号进行。
     咨询部成功承办北京奥组委交付的《国内报刊奥运报道专辑》任务。

*2004年

1月
    中心召开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四级及以上中层管理干部会,冯俊副校长到会并发表讲话。

3月
    在《光明日报》刊登200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4月
    为开展“缅怀先烈圣地,文化支援老区”活动,中心分党委委员及支部书记前往井冈山考察并向井冈山市图书馆捐赠书刊。
    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在井冈山联合举办“全国编辑学者学术交流会”。

5月
     《中国学术思想库》编辑出版工作启动,首批出版的三卷为《邓小平理论精论集》、《聚焦“三农”》、《高等教育精论集》。

6月
    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邱金利任中心主任,宋志明任总编辑,李遵清任党委书记,高自龙任副主任兼副总编辑,徐芳任副主任(挂职),李明霞任副书记。
    在西御园会议中心召开党建工作培训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王新清到会并讲话。

7月
    在南戴河召开庆祝北京仁达书报资料咨询服务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
    中心期刊《精神文明导刊》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在海拉尔市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华文明·中国诚信论坛”。

8月
    与甘肃政法学院在甘肃省兰州市联合举办全国“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举办以“进行三项学习,提高编辑的能力和素质”为主题的2004年中心暑期编辑培训会及中层管理干部会。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中心向广安市图书馆捐赠价值数万元的期刊。

9月
    召开营销工作暨2005年度报刊发行宣传日活动计划安排会议。

10月
    与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举办主题为“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二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级论坛”。

11月
    在湖南省张家界召开关于《复印报刊资料》编辑内容、发行方式、价格调整、销售政策等方面的订户座谈会。
    首届“《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有奖征文颁奖大会暨会计准则发展与国际化研讨会”在人大逸夫会议中心召开。国家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戴德明及人大副校长冯俊出席会议。
    宋志明参加中心《新闻与传播》与浙江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举办的“东方智慧与广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12月
    咨询部在学校逸夫会议室召开《国内报刊奥运报道专辑》研讨会,冯俊副校长、北京奥组委宣传部邵世伟副部长参加了会议。
    高自龙参加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培训中心在北京银都大酒店举办的“全国数据管理高级培训班”。

*2005年

1月
    在龙泉宾馆召开“2004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工作通报会”。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事业编制管理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ISSN中国国家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学校副校长冯俊出席会议。
    邱金利参加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的“中国信息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信息化发展战略高层论坛”。

3月
    在《光明日报》刊登200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4月
    在学校新图书馆会议室,中心召开第四届第八次职工代表会议,审议中心改革方案,听取主任下一步工作计划。
    2005年召开中层管理干部竞聘会。
    李遵清参加在杭州召开的“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专家座谈会暨全国第三届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学术论坛”。此次会议由书报资料中心与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

5月
    中心编辑部、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金华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举办“全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李遵清参加会议。
    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书市。
    高自龙参加由中宣部出版局举办的出版单位负责人培训班。

6月
    中心工会组织职工参加校工会在世纪馆进行的广播操比赛,获得学校广播体操比赛“精神面貌”奖。
    高自龙参加北京市新华书店召开的北京市书刊发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大会,并当选为理事。

7月
    中心期刊《精神文明导刊》与江苏文明办、中央电视台文明办在吴江市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华文明·中国诚信论坛”。
    高自龙参加中心与贵州民族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民族系统联络中心2005年学术年会暨高校学报编辑学研讨会”。
    中心《旅游管理》杂志编委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8月
    高自龙参加在河北大学召开的“首届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学报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李遵清参加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在怀柔举办的报刊社主要负责人岗位培训班。
    在昌平凤山举行主题为“珍视学术品牌,强化精品意识”的2005年暑期编辑培训会。宋志明总编辑在讲话中针对“如何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提出了六点建议和要求。

9月
    在兴发大厦会议室,举办新编辑人员进行培训班,中心总编宋志明主持并授课。
    中心与河南省邮政报刊发行局在郑州召开“河南省首届幼儿园有效管理与文化建设先锋论坛”。

10月
    邱金利在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成立20周年暨院图书馆组建10周年庆祝会。
    宋志明赴上海参加由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人文社科期刊提高质量、规范标准学术研讨会”。
    高自龙参加“第二届中国教育报刊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
    李明霞参加在南昌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
    营销部在成都召开2005年秋季订户座谈会。

12月
    中心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教育报刊与语文教育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2006年

1月
    中心在学校逸夫报告厅举行《复印报刊资料》顾问工作座谈会。学校副校长冯俊出席会议。
    在香河举行“2005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工作通报会”。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国家版权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学校副校长冯俊出席会议。
    邱金利、宋志明参加在京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在京常务理事会会议。

2月
    李遵清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在大兴县举办的网络出版单位负责人培训班。

3月
    在《光明日报》刊登200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4月
    2006年中心中层管理干部会议在香山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研讨中心‘十一五’工作计划,做好2006年各项工作,促进中心事业发展”。
    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来到书报资料中心进行调研。
    邱金利参加在长沙召开的第四届“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学术论坛”。此次会议由书报资料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
    海淀工商局、海淀工商所的有关领导应邀来中心进行广告法规知识培训。
    教育室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在山东日照市召开“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审计文摘》杂志编辑、发行工作研讨会。

5月
    宋志明参加在苏州大学举办的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诞生100周年暨苏州大学学报百年刊庆纪念大会。

6月
    在兴发大厦901会议室召开“中心网络建设专家咨询会”。

7月
    邱金利参加由中国信息协会组织的赴台湾地区数字内容产业考察活动。
    中心期刊《精神文明导刊》与山西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在太原市联合主办第三届“中华文明·社会主义荣辱观论坛”。

8月
    邱金利应邀参加中国大学出版协会代表团前往日本举办的“第十届中、日、韩大学出版社协会研讨会”。
    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东亚图书馆负责人吴宪博士到中心访问,中心领导高自龙接待了吴博士。
    参加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主办的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在怀柔国际商务会馆举行为期两天的暑期编辑培训会,邀请了北京图书馆的专家进行中图分类法和关键词的知识讲座。
    宋志明赴宁波参加“全国文科期刊业务研讨会”。本次会议由编辑部政法室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联合主办。

9月
    中心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并上报学校规划处。
    教育编辑室部分期刊参加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等单位在西单图书大厦举办的“精品期刊为贫困儿童打造一片蔚蓝”的新闻发布会。
    学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到中心调研。
    邱金利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2006年学术研讨会。
    高自龙前往德国参加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组织的第58届法兰克福书展。

10月
    李遵清参加由信息产业部在杭州举办的“数据整合与决策支持技术”高级培训班。

11月
    宋志明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召开的在京出版单位专题会议。
    李遵清参加由中国版权协会在桂林举办的全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工作会议。
    高自龙参加在教育部召开的有关出版工作管理通气会。

12月
    李明霞参加由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和中国社科院期刊研究中心举办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与评价论坛”。

*2007年

1月
    召开“2006年《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工作通报会”。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事业编制管理局、国家版权局、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
    在京召开《中小学学校管理》编委会。

3月
    在《光明日报》刊登200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瑞典斯德格尔摩的盖玛雅博士到中心参观访问,中心领导高自龙接待。

4月
    书报资料中心从兴发大厦搬入文化大厦办公。
    学校牛维麟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马俊杰副书记到中心调研并视察了中心新的办公地点。

5月
    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馆长应邀到中心参观访问并举行座谈会。
    经济编辑室与绍兴文理学院联合举办第三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级论坛”。
    法国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中文图书馆馆长王菊女士到中心参观访问,对中心电子资料的开发情况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6月
    学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两次来到中心考察基层党支部工作、检查中心分党委迎接党建先进校评估准备工作情况,并亲自参加了中心西郊第二党支部的支部活动。
    邱金利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召开的在京常务理事会。
    宋志明赴山东参加社科期刊学科论坛暨《山东社会科学》创刊20周年活动。
    中心期刊《精神文明导刊》与苏州文明委、《文汇报》社在苏州市联合主办“第四届中华文明·全国文明城市苏州论坛”。
    中心工会通过学校“模范教职工之家”验收,再次荣获“模范教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柏林国家图书馆东亚部主任Matthias Kaun先生到中心参观访问,了解了中心有关电子产品的服务模式及海外销售政策。

7月
    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盛希贵任中心主任,孟捷任总编辑,李遵清任中心党委书记,高自龙、呼延华任副主任兼副总编辑,李明霞任党委副书记。
    参加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展会期间,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邬书林副署长先后视察书报资料中心展位并对中心发展作出指示。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数据库”在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举办的评选推介活动中荣获“2006—2007年度数字出版推荐品牌”称号。
     经济编辑室与中国期刊协会经济期刊联合会及中国经济学网在太原联合举办“首届全国经济学期刊主编与经济学院院长联席会议”。

8月
    学校在文化大厦1403会议室召开书报资料中心行政班子换届宣布大会,纪宝成校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书报资料中心新任行政领导正式就职。
    政法编辑室与山东省委党校《理论学刊》杂志在烟台联合举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暨期刊工作经验交流会”。
    中心党委组织部分党员赴西柏坡参观学习。
    在昆明举办《复印报刊资料》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暨2007年订户座谈会。
    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沈志佳博士到中心访问。

9月
    孟捷为全体编辑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做专题报告“默会知识和现代企业理论”,书报资料中心“员工学堂”系列培训活动正式启动。

10月
    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首次召开全体管理干部会议,盛希贵主任作了题为“把握机遇,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报告。
    呼延华以“编辑的关键时刻及编辑的策划意识”为题为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全体编辑做“员工学堂”第二场专题报告。
    举办“展望与回顾暨九九重阳节”座谈会,中心领导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共度重阳节。
    孟捷参加在成都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副理事长,盛希贵当选为常务理事。
    中心党委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赴河北易县狼牙山进行参观凭吊。

11月
    校组织部部长徐志宏在文化大厦1403会议室给中心全体党员作关于学习十七大精神专题报告
    校图书馆马文峰教授以“国内外主要学术文献数据库比较”为题给“员工学堂”做专题报告。
    孟捷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全国第六届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暨人文杂志创刊50周年庆典”大会。

12月
    纪宝成校长、牛维麟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冯惠玲副校长一行到中心考察调研。校领导分别发表重要讲话,对书报资料中心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校组织部副部长青格勒图为中心总支委员和支部书记作了题为“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专题报告。

*2008年

1月
    书报资料中心网站(www.zlzx.org)ICP备案申请已通过信息产业部ICP备案管理系统审核,取得备案许可证。
    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同意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从事互联网出版服务业务的批复》(新出音[2008]25号),审核批准了中心的网络出版服务许可申请,这是中心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王国庆司长莅临书报资料中心考察指导,并就互联网出版业界态势和政策法规等问题为中心干部、员工作专题报告。
    国家版权局版权处赵秀玲处长莅临书报资料中心就版权立法和版权管理等问题为中心干部、员工作了专题报告。
    在京郊稻香湖畔酒店召开“2008年改革与发展工作汇报会”,来自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10余位领导同志参加会议,校领导马俊杰副书记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50周年暨明德广告(北京)公司签约仪式”在文化大厦14层会议室举行。
    在文化大厦13层会议室召开广告事业发展座谈会,探讨中心未来广告事业发展思路,推广中心广告资源。

2月
    在逸夫会议中心召开2008年工作会议,盛希贵主任全面总结了中心2007年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并对2008年的工作作了重要部署。
    中心在京郊召开未来事业发展研讨会,中心领导及行业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3月
    在《光明日报》刊登200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

4月
    盛希贵、呼延华应北美东亚图书馆年会组委会和北美中文资料馆藏委员会的邀请,前往美国亚特兰大参加东亚图书馆年会。
     中心的“精选人文社科学术文献数据库”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论证审核,被列为总署《“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重点选题。
    召开《书报资料中心学术期刊评估考核办法》专家咨询会。
    盛希贵、孟捷参加在怀柔举办的期刊社社长、主编岗位培训班,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

5月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江海学刊》主编韩璞庚分别于14日、25日来我中心作“唐诗鉴赏”和“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和编辑理念”的专题讲座。这是书报资料中心“员工学堂”编辑培训系列讲座之一。
    中心148种期刊顺利通过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年检。
    书报资料中心踊跃向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的人民捐款,中心捐款10万元,捐赠价值23万元的期刊,中心员工捐款3万余元,衣物500余件。另外,党员还交纳了特殊党费支援灾区重建。

6月
    盛希贵应邀前往广州参加“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合作与创新论坛”,并作了题为“荟萃学术,博采精华,革新体制,再创辉煌——书报资料中心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的发言。
    《学术月刊》主编田卫平来中心做主题为“编辑的境界”的讲座。这是书报资料中心“员工学堂”编辑培训系列讲座之一。

7月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术期刊质量评估考核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关于推荐稿件的管理规定》正式执行,全面加强了期刊的质量管理和编辑业务流程的制度化、规范化。
    中心期刊《精神文明导刊》与温州市文明办在温州市市联合主办第五届“中华文明·全国未成年人道德实践论坛”。
    中心举办2008年新入职员工培训,中心六位领导分别从不同方面给新员工讲课。
    盛希贵主任出席“纪念《中国文化研究》创刊15周年高层论坛暨‘胡同与北京文化’学术研讨会”。

8月
    《复印报刊资料》32种期刊更名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

9月
    书报资料中心2008年《复印报刊资料》顾问工作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学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出席会议并对书报资料中心成立50周年表示祝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盛希贵赴台湾参加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台湾出版事业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等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50周年之际,校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到书报资料中心调研,了解编辑动态、考察工作流程、慰问中心员工,希望书报资料中心全体员工开拓创新,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程天权书记为书报资料中心题写了50周年贺词——“建设学术思想家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为庆祝书报资料中心成立50周年,以“和谐世界与法治中国”为主题的第五届“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会见了参加论坛的部分专家学者,学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代表学校参加论坛并致欢迎词。

10月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中心在人大天使食府召开2008年 “九九重阳节”茶话会,中心全体离、退休人员及中心领导约80余人参加了茶话会。


大事记1958年5月-1993年9月部分,由吴尚宇、陈国英、丁文豪撰写。
大事记1993年10月-1998年8月部分,由何志慈、丁文豪撰写。
大事记1998年9月-2008年10月部分,由熊春兰、李晓燕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