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机构分布格局分析报告
基于2015—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数据
2018-03-26

引言

科研机构是学术界的组织体系、传承体系与管理体系,各种评价活动、资源分配方式以及学术界之外的认知,都是以科研机构作为基本单位,科研学者也都依附于一个或多个科研机构。科研机构评价包括对高等院校、研究所、智库等各类机构的评价,对科研机构科学准确的评价,有利于被评价机构了解自身优劣势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增进同类机构之间的了解,并通过良竞争实现共同提升;可以为管理部门管理、规划各类机构的发展提供较为详细的数据和工具;同时还为期刊了解作者群、院校选择和报考、各类就业决策、相关研究活动和商业活动等等提供可参考的材料。

目前国内对于科研机构的评价,发布有若干大学排名、学科评估成果,覆盖了学术实力、教学质量、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而智库评价则将决策、学术、社会、国际等多方面的影响力纳入评估范围。这些更多是从间接数量指标入手,或是对机构综合实力的评估,难以直接反映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且评价结果滞后性强。本篇报告以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论文为基本依据,以论文的同行评议评价作为科研实力评价的基础与准绳,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并以更快的速度反映出科研机构人文社科研究的实力与变化。报告中,对于科研机构的分类遵循一般分类规则与标准,并考虑每个分类的复印报刊转载论文数量,分为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联、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党政机关、党政干部院校、出版机构、企业、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小学、文化馆所、新闻媒体,以及其他等类型。

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角度入手,可以对目前科研机构的人文社科领域科研能力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展示与分析,并对科研机构的分布结构做出不同的分析与理解。中国的人文社科科研机构实力分布如何?哪些机构在哪些学科中优势突出,依旧保持领先地位?又有哪些机构锐意进取,形成了新的学科局部优势?从复印报刊资料的数据中,可以给出一部分答案。

本报告中的数据来自2015—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论文及每篇论文同行评议得分。论文得分采用归一法处理后的相对得分,即每篇论文的原始评分除以本年度最高原始评分,因此论文的评分处于[0,1]区间,便于计算与比较。

一、科研机构的总体分布格局

复印报刊资料2015—2017年转载论文36839篇,涉及作者28426位,共涉及各类科研机构2863家,高校所属机构5412家;共覆盖22个人文社科一级学科,平均每个学科转载量1674.50篇;共覆盖31个省级行政地区,平均每个省级地区转载量1151.45篇,港澳台地区共被转载297篇,40个国外地区的共被转载847篇。

(一)高等院校与社会科学院/联在转载中占据绝对多数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作者所属的科研机构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联、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党政机关、党政干部院校、出版机构、企业、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小学、文化馆所、新闻媒体,以及其他等类型。按论文转载总量统计,前两类机构占比最高,总共占比为89.33%;按被转载机构数量统计,高等院校、党政机关、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出版机构、党政干部院校数量最多,共占比81.11%;按平均转载量统计,社会科学院/联、高等院校两类机构居前,平均转载量分别为44.87篇、21.65 

1:20152017年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作者所属科研机构类型分布

科研机构类型

论文转载量

机构数量

平均转载量

转载量比例

机构数量比例

高等院校

30442

1406

21.65

82.64%

48.57%

社会科学院/

2468

55

44.87

6.70%

1.90%

独立科研院所/中心

1284

336

3.82

3.49%

11.61%

党政机关

852

348

2.45

2.31%

12.02%

党政干部院校

781

127

6.15

2.12%

4.39%

其他机构

245

100

2.45

0.67%

3.45%

出版机构

208

131

1.59

0.56%

4.53%

企业

171

121

1.41

0.46%

4.18%

学会协会研究会

135

83

1.63

0.37%

2.87%

中小学

124

119

1.04

0.34%

4.11%

文化馆所

103

46

2.24

0.28%

1.59%

新闻媒体

16

13

1.23

0.04%

0.45%

国外科研机构

10

10

1.00

0.03%

0.35%


(二)机构的平均转载量有明显的阶梯分段

如图1所示,社会科学院/联与高等院校的平均转载量均超过20篇,成为第一梯队,呈现此两类机构人文社科的科研实力最强。党政干部院校、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党政机关、文化馆所与其他机构的平均转载量超过2篇,成为第二梯队,而学会协会研究会、出版机构、企业、新闻媒体等平均转载量在1-2篇之间,成为第三梯队。三个梯队之间的差异明显,特别是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与第二梯队的差距在10倍以上,而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的平均差距也在3倍以上,显示出各科研机构的发展状况非常不平衡。

1:按机构类型划分的机构数量和平均转载量

(三)高等院校转载量逐年下降但占比稳中有升,其余机构升降互现

22015—2017年各类机构转载量与占比概况

高等院校

社会科学院/

独立科研院所/中心

党政机关

党政干部院校

论文转载量

转载量比例

论文转载量

转载量比例

论文转载量

转载量比例

论文转载量

转载量比例

论文转载量

转载量比例

2015

10330

81.91%

865

6.86%

426

3.38%

362

2.87%

273

2.16%

2016

10105

81.90%

834

6.76%

491

3.98%

279

2.26%

286

2.32%

2017

10007

84.16%

769

6.47%

367

3.09%

211

1.77%

222

1.87%

如表2所示,高等院校的论文转载总量在逐年下降,但在论文篇幅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总量也在逐年下降,因此高等院校的转载量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总量的比例稳中有升,特别是2017年的占比提升很快。社会科学院/联与党政机关均呈现论文转载量与占比双双逐年下降的趋势。独立科研院所/中心与党政干部院校的论文转载量与占比则为先升后降的震荡态势。由于2017年高等院校的转载量比例上升迅猛,其他机构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高等院校与社会科学院/联转载论文整体质量较高

高等院校转载论文的篇均分最高,为0.849,社会科学院/联转载论文的篇均分次之,为0.847,党政干部院校转载论文篇均分第三,为0.835,随后为文化馆所、独立科研院所/中心。

2中箱体的高度代表转载论文得分的离散程度,箱体高度越高,离散程度越大,论文质量的差异越大。党政干部院校转载论文的得分离散程度最低,显示论文质量较为一致,随后为社会科学院/联、高等院校、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党政机关,因此党政干部院校的转载论文质量差异最小,党政机关的论文质量差异最大。


22015—2017年机构转载论文评分分布箱体图

2中箱体所处位置的高低,代表各机构转载论文的整体质量高低。如图2所示,高等院校与社会科学院/联的整体高度几乎一致,说明转载论文整体质量较为相似,随后为党政干部院校、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党政机关。

(五)各机构转载论文质量不断上升,论文差异减小,转载竞争压力增大

2015—2017年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论文呈现篇均分逐年上升、篇均分标准差基本保持稳定的特征,表明转载论文质量整体上升,论文间质量差距基本保持稳定。

3:2015—2017各类机构转载论文篇均分与标准差

高等院校

社会科学院/

独立科研院所/中心

党政机关

党政干部院校

整体

篇均分

篇均分标准差

篇均分

篇均分标准差

篇均分

篇均分标准差

篇均分

篇均分标准差

篇均分

篇均分标准差

篇均分

篇均分标准差

2015

0.846

0.071

0.841

0.071

0.817

0.084

0.818

0.077

0.837

0.073

0.843

0.072

2016

0.849

0.069

0.850

0.069

0.833

0.070

0.815

0.080

0.829

0.069

0.846

0.070

2017

0.850

0.071

0.850

0.065

0.835

0.073

0.814

0.084

0.840

0.074

0.848

0.072

3显示,随着复印报刊转载论文质量的逐年提高,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联与独立科研院所/中心的篇均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党政干部院校在三年中篇均分有所摇摆,但2017年的篇均分仍为三年最高。党政机关的转载论文篇均分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这与党政机关每年转载量大幅下降是相对应的。

篇均分差异整体变小,表示论文间差距在逐年缩小,转载论文的竞争激烈程度逐年上升。社会科学院/联、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均为篇均分标准差逐年缩小,竞争愈加激烈;高等院校、党政干部院校篇均分标准差基本一致,质量评分较为接近;而党政机关的篇均分标准差逐年增大,代表论文评分差异扩大,且篇均分逐年下降,反映出党政机关的转载论文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二、科研机构的学科分布格局

2015—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学术期刊全文转载论文共计36839篇,覆盖了22个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统计各学科论文的转载数据、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在所有涉及学科中,教育学涉及作者机构数量最多,达802家;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工商管理三个学科次之,转载作者机构数量均超过500家;地理学的转载作者机构数量最少,未超过100家。法学的机构平均转载量最高,约7.70/家;哲学、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次之,均为6篇以上,转载作者机构相对集中;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平均转载量最低,仅1.73篇,转载机构最为分散。

3:各学科作者所属科研机构的总体分布情况

通过进一步分析各学科的转载机构分布数据,可概括出如下三条显著规律。

(一)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联、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在大部分学科之中占据优势

1.高等院校在所有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

高等院校为学科论文生产与转载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所有学科之中,高等院校的转载量均超过60%,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为其中翘楚。体育学中高等院校占比最高,97%以上的转载论文来自于高等院校,上海体育学院最为突出;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亦有90%以上的转载论文来自于高等院校;相对而言,高等院校在政治学的占比最小,仅有67.11%的转载论文来自高等院校。

2.社会科学院/在半数学科中相对突出

22个人文社科一级学科中,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学、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应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和中国语言文学这11个学科的作者所属机构中,社会科学院/联的转载量均仅次于高等院校,相对高校以外的机构表现突出。在社会科学院/联的众多机构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转载数量最多,上海社会科学院次之。

3.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在部分学科中具有一定优势

在地理学、工商管理、教育学、图情档、艺术学等学科中,独立科研院所/中心的作者转载论文数量仅次于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各级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研究所、艺术研究院等机构为此类学科的发展与创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最为突出。

(二)特色科研机构在对应学科中具有重要贡献

1.党政类机构在法政类学科中举足轻重

党政干部院校中37.9%的转载论文为政治学;其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占比分别为13.44%10.24%。党政干部院校是负责培养党员、党员干部、公务员、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的机构,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等学科是其研究和授课的重点,故而优势明显。中共中央党校与国家行政学院在党政干部院校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4:党政机关转载论文在各学科的分布占比

党政机关的转载论文主要集中于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学科之中,占比均超过10%。党政机关,广义上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党政机关撰写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于政策、法律、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因此在法政类学科中占据一定优势,中国人民银行、中共中央编译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出版机构、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研究力量

出版机构与新闻媒体的转载论文数量在新闻传播学中分别占比35.58%43.75%。出版社、杂志社、编辑部以及出版集团等出版机构的学术转载文章主要集中于新闻传播学下的编辑出版学二级学科;电视台、新闻平台等媒体则集中于新闻学、传播学等二级学科。

3.企业、文化馆所、中小学的单科优势明显

如图5所示,企业的转载论文主要集中在经管类学科中,其中尤以应用经济学最为突出,占企业转载论文总量的57.31%,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等经管类学科分别占比12.87%9.94%,中国银行贡献最大。文化馆所主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等文化活动机构,其中上海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在图书馆方面的优异表现,使得文化馆所作者转载量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中占比最大,约为37.86%,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另外,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人文学科中,文化馆所也具有一定的数量优势。中小学作者的转载论文学科集中在教育学,124篇转载论文中仅有1篇是体育学,其余123篇均为教育学,占比99.19%

5:企业(左)、文化馆所(中)、中小学(右)转载论文在各学科占比

(三)科研机构按学科广度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涉及科研机构共有13种机构类型,在全部22个人文社科一级学科之中,共有12个学科涉及10个以上机构类型,而剩余10个学科中则涉及较少机构类型。

1.教育学、应用经济等12个学科的科研机构类型较为丰富

教育学涉及了所有13种机构类型,显示出该学科在各个领域内的广泛关注;政治学除中小学机构外,已覆盖12种机构类型紧随其后;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覆盖了11个机构类型;哲学、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学科则覆盖了10个机构类型。在此类学科之中,大多是中小学、国外科研机构未有涉及,部分学科企业和新闻媒体没有覆盖。

2.心理学、体育学等10个学科的科研机构类型较为集中

社会学、农林经济学、民族学主要涉及9种机构类型;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两学科涉及8种机构类型;外国语言文学涉及7种机构类型;管理科学与工程仅覆盖6种机构类型;而地理学、体育学、心理学等兼具自然科学特性的学科涉及机构类型较为集中,仅有5种类型。此十种学科大多转载论文属于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联、独立科研院所/中心三类机构,偶有党政干部院校、党政机关和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类型,其他机构类型大多不涉及。

三、科研机构的地区分布格局

统计2015—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学术期刊全文转载论文涉及的各地区的转载数据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

北京被转载的科研机构数量最多,共有704家机构在2015—2017年被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转载;所有国外地区共有464家机构被转载,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亦有100家以上机构被转载;而宁夏、澳门地区、西藏、青海等地被转载机构数量最低,均小于10家。

6:各地区作者机构总体分布情况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地区的转载机构分布差异明显,大致可概括出如下三条特征。

(一)沿海发达地区机构数量占优、类型丰富

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在转载机构数量上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且涉及机构类型种类最为繁多。其中,北京的转载机构类型数量最多,除国外科研机构无法涉及外,剩余所有12种类型均有覆盖。江苏、上海、广东三地涉及11种机构类型,其中江苏、上海未有涉及新闻媒体,广东则缺少学会协会研究会类转载机构。浙江除新闻媒体、国外科研机构、其他机构外均有覆盖。此外,福建、河南、重庆等虽然在机构数量上趋于中等水平,但涉及的机构类型较为丰富,均达到了10种类型,主要是企业、文化馆所、新闻媒体等类型未有涉及。而青海、西藏、宁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机构数量较少,且涉及机构类型较少,尤其青海地区仅有高等院校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二)湖北、吉林、天津机构转载集中度较高

湖北、吉林、天津三地虽然转载作者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但平均转载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湖北地区,65家转载机构共计转载了2132篇论文,平均转载量达到32.80/家,其中武汉大学对于转载量的贡献最为明显,占比达到38.65%,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亦有突出贡献;吉林和天津以29.76篇和27.29篇紧随其后,其中吉林大学与南开大学为其地区的突出贡献者。

(三)美国、日本为国外机构转载的主要来源

2015—2017年复印报刊资料共有847篇论文转载自国外机构,共涉及到40个国家和地区,464家作者机构,哲学为其主要转载的学科,平均转载量仅为1.83/家,转载机构较为分散。美国、日本为主要的转载来源地区,37.07%的国外转载论文来自于美国,14.17%来自于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也有较多文章转载。国外机构转载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  

4:国外科研机构转载量最高的六个国家

国别

论文转载量

占国外转载总量比例

美国

314

37.07%

日本

120

14.17%

英国

80

9.45%

德国

62

7.32%

法国

45

5.31%

澳大利亚

41

4.84%


(四)北京、上海在各机构类型中占据绝对优势

北京在各类机构类的转载量均遥遥领先,尤其在社会科学院/联、学会协会研究会、独立科研院所/中心、党政机关和出版机构五类中,北京地区转载量占整体比重均超过70%。上海地区大部分机构类型转载量仅次于北京,尤其在文化馆所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在党政干部院校、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小学、新闻媒体等机构类型中则较弱。江苏在学会协会研究会及中小学两类中表现突出,尤其是中小学类型中36.29%的转载论文来自江苏,居于首位。浙江地区的党政干部院校具有不俗的转载表现,占据党政干部院校转载量的7.04%,仅次于北京。

四、“双一流”高校和学科的分布格局

2017921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36所,B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名单中的高校正是或将是中国高等院校学术的中坚力量,而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论文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的科研实力。

(一)“双一流”高校转载量超过转载总量半数,平均转载量遥遥领先

入选“双一流”大学名单的高等院校整体科研能力较强,在人文社科的研究能力亦是如此。在2015—2017年间,共计转载“双一流”高校论文20774篇,占高校院校总转载量的68.24%,占总转载论文数量的56.39%,即超过整体2863家一级机构转载总量一半以上。137所“双一流”大学的平均转载论文数量为151.64篇,远超同期高等院校与社会科学院/联的平均转载篇数21.65篇与44.87篇;转载论文评分的篇均分0.852,依然远高于各类机构的篇均分,显示出转载论文的质量更高。

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的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能力最强,平均转载量为380.03篇,是“双一流”大学平均转载量的两倍,同时转载论文的篇均分0.855为三类最高。而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的高等院校与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高等院校平均转载量几乎一致,同时两类高等院校的转载论文篇均分差距极小,显示此两类在人文社科的研究能力上比较接近。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师范类与财经类院校人文社科类科研力量占优

在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95所高等院校中,复印报刊2015—2017年转载论文数量靠前的10所高校如表5中所示。其中4所为师范类院校,3所为财经类院校,2所为政法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复计算),并前三所高校均为师范类院校,因此这三类高等院校在人文社科类科研实力上占优。从转载论文篇均分来看,华中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分列前三,整体的转载论文质量更高。从3年转载论文数量的趋势来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保持了转载论文数量的稳步增长,显示出这4所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力量成长明显。 

5: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高等院校三年转载总量前十名

高等院校

总篇数

篇均分

南京师范大学

354

0.853

华中师范大学

346

0.863

首都师范大学

297

0.857

苏州大学

281

0.850

中国政法大学

269

0.8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66

0.848

西南大学

255

0.854

中央财经大学

250

0.862

上海财经大学

235

0.862

华南师范大学

233

0.851

(三)“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实力分布较为均衡,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互补

137所“双一流”高等院校转载论文数量在22个人文社科一级学科的占比相对均衡,其中20个学科的占比在50%-60%左右,占比最高的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73.19%,占比最低的是体育学43.73%。同时,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在各学科强弱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例如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体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学科转载论文占比较弱,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这三个学科中占比较强,同样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图情档、哲学等学科中转载论文占比较强,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这些学科中占比较弱。此现象说明,在“双一流”高校名单的筛选中,人文社科一级学科的平衡性掌控良好,且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选择中,在整体平衡中体现了各高校学科特色与学科突出的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研机构发展不平衡、各学科发展差异大、各地区科研力量差距悬殊,依然是目前人文社科领域的格局特征。总体上看,各科研机构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成果在不断提升,论文质量在不断提高;部分科研机构在三年中成长迅速,科研成果在数量与质量上双丰收,而部分机构则出现了明显地下滑;在不同的领域或学科中,科研机构之间的分布格局呈现出多样化的规律,但均显现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总体态势。

虽然科研机构的实力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其评价的主要难点在于评价对象类型多样、需求复杂、角度多样、标准不一,从而得出的评价结论可能会大相径庭。本篇报告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这一角度,对目前科研机构的人文社科研究能力与2015—2017年发展情况做了深入的梳理与解读,展现出来的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可为各类科研机构明确自身定位与周边竞争状况,为期刊办刊机构发现学科动向与机构研究成果特征,为科研管理部门监督与优化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然而本报告只基于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进行分析,转载论文只是反映科研机构人文社科研究能力的一个侧面,立足于过去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的评价,并非是对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全面展示。且限于篇幅,报告的每一部分只能选取部分研究结果进行阐述,难免挂一漏万,只能管窥目前我国各科研机构在人文社科方面的进展与发展。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一视角揭示的发展现状与规律,对人文社科工作者、相关管理部门有所启发。报告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报告执笔人:钱蓉、杨红艳、戴鹏杰、杨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