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内篇)
2014-02-10

1  60项改革任务力度前所未有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35年,8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公报》到《决定》,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借用路透社的一句评论说,“《决定》若落实,中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决定》大量谈论经济体制改革,但远远不是一份只针对经济改革的宣言;《决定》对抑制腐败提出了具体的制度建设对策;《决定》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建立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等;《决定》还对限制各级领导的福利如住房用车等作了严格规定;《决定》听取了民间意见,如放开单独二胎;《决定》还要求改革高考,取消以药补医,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等等。
  《决定》引起社科界的高度关注。学者纷纷热议,一致认为“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时间表”,这项改革的通过向外界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的决心:一是当前改革已到调整利益格局的攻坚期,需要一个高层次机构来把握大局作决策,统筹协调各方面,落实监督检查,防止改革“放空炮”。二是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表明这些改革任务是可检查、可评估、可落实的。
  不难看出,这些改革将塑造一个几乎“全新的中国”。然而,因为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最为突出的,不打折扣地实现这些改革,不让它们落空或者在实践中走样,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  理论各界解读群众路线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由此,在理论各界掀起了围绕群众路线的战略地位、基本内涵,以及在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方法等主题的讨论热潮。集中解读群众路线的由来与发展,首推由著名党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主编的《群众路线大家谈》一书,该书编录了包括逄先知、李君如、有林、沈宝祥、傅政华、王绍光等23位专家学者政要对群众路线来龙去脉及时代发展的解读,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也从各个层面来对群众路线进行解读。不少学者认为,群众路线归根到底是一条民主路线,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作为革命党,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转型为执政党,都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民主路线予以贯彻执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温宪元发文指出,全面把握群众路线与实现中国梦有内在联系。理论各界普遍认为在当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民主建设、基层治理等政治社会发展问题。

3  “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2013年发生的许多事情,对于中国的法治事业来说,无疑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是重拳打击腐败。反腐败年年都在进行,今年尤其特别。数月之内,近十位省部级高官落马,力度空前;若干大案要案从抖出线索,到司法审判,雷厉风行。薄熙来案,开微博直播之先河,伸张了正义,普及了法治常识,最大程度消除了谣言。中央纪委办案的独立性在增强,网络反腐尝试建章立制,或可有大陆的“廉政公署”之效果;巡视组下沉两级,听取民意,收集线索,“老虎”、“苍蝇”一起打。
  二是废止已行60余年且颇多争议的劳动教养制度。这一制度有其历史的缘起与功绩,断不可全盘否定。然就如2002年废止收容遣送制度一样,废止劳教制度对于法治的发展,善莫大焉。公安机关再不能不经法庭审判而长时间剥夺公民的自由权利,且如此严厉的公权力制约竟无完善的救济途径。劳教制度废止之后,社区矫正和强制禁毒等更合法合理的替代性方案能更好地起到行政制裁的作用。
  三是提出颇为具体的司法改革主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和“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两方面提出了若干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主张,法律人长期呼吁的司法权力更加独立、法检人员职业化管理、审判公开和审判统一、审责统一等都有了具体体现。
  四是明确提出“法治中国”之愿景。依法治国已有了党内外的广泛共识,但如今的“法治中国”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今后的改革必须在法治框架内展开,改革的最终成果也需要用制度的生成与改进加以体现。

4  “以房养老”成为年度养老热词

  养老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关注的一个大话题。今年与之相关的最热的话题就是“以房养老”。如今,国家承受着巨大的养老财政压力,而社会同样无法填补这部分缺口。近期3800万人中断对养老保险的缴费这一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面对严峻的养老压力,有专家提出学习西方社会制度,提倡以房养老,以房屋换取一定数量的养老金。最近,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有19个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扩大了约240亿元。这也使得养老问题更加紧迫,以房养老能不能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发挥重要作用?有评论认为,以房养老看上去很美,但是难度颇大。老龄潮逼近,增强多元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山东大学法学院李霞指出,对以房养老应该采取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分抬高。以房养老仅是为老年人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路径而已,但不是新的唯一的养老模式。浙江大学柴效武认为,几种养老方式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并驾齐驱、并行不悖、配套合作。中国人民大学李珍指出,在制度的管理层面,现行制度中参保人流动时其养老权益便携性低也是断保的部分原因,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中山大学彭浩然提出,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吸引力,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缴费负担。适当降低缴费率是值得认真考虑的政策工具。

5  上海自贸区:为全国提供全新的经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上海自由贸易区形成以现在上海综合保税区为界,包括洋山港、外高桥港、浦东机场空港,以及洋山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四区三港”的格局。这个特殊区域的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上海自贸区内将进行金融、贸易、服务和政府管理体制方面的综合创新。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涉及98项试点项目。具体包括:一是探索建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核心的试验区投资管理新体制;二是探索建立以货物状态分类监管为核心的试验区贸易监管新体制;三是探索建立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为标志的试验区金融监管新体制;四是探索建立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的试验区综合监管新体制。
  为了争取在发达国家主导的新框架下的发言权,中国未雨绸缪,及时改革国内体制,为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提前谋篇布局。李克强总理曾表示,“自由贸易实验区不是特区也不是新区,它的意义不在于争取若干优惠政策,而旨在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制度体系,实现对投资、贸易的高效管理。”上海自贸区是下一步中国经济改革试验田,通过加深开放、倒逼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开放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上海将为全国提供全新的经验。

6  从整治网络谣言看“大V”的社会责任

  从网络推手秦火火到微博“大V”薛蛮子,从举报记者刘虎到“扒粪”网友格祺伟,今年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在一场由多部委共同发起的“净网运动”中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整理网络谣言的背后,其实是一部关涉言论自由、事件真伪、意识形态角力的复杂剧本。互联网这个开放平台,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了真假“民意”的汹涌之地,“左”“右”声音的博弈舞台。习近平主席8月19日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要敢于亮剑。主流媒体甚至广大民众都认为,在诸多公共事件中屡屡见到网络谣言的身影,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但从各方反应来看,相关部门也保留了对于打击网络谣言的谨慎态度。例如,广州公安微博曾表态:“谣言必须打,打击须依法,严防扩大化”,“子产不毁乡校。打击造谣要防扩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蝉,道路以目,显然是噩梦。”这条微博得到包括广东省高级法院在内的各界转发。人民网的“人民微评”称,整治谣言是一件利网利民的好事,要警惕一些地方混淆概念、突破法律边界造成“捕谣比赛”,防止谣言定性的随意化与打击范围扩大化。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称:互联网谣言须切断,造谣者须惩治,依法规范公民言行毋庸置疑。子产不毁乡校,来之不易的交流平台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用心经营,参与者切实自律,管理更加合理有效。唯此,乃中国之幸。
  法治时代,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言行负责。打击谣言是伸张法律的正义。也应明白,对于诤言者的打击,正是对媚言者的奖赏。

7  “我想去大理”

  2013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头版刊发了一篇记者的技痒之作《大理现象: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逃离北上广》触动了国人的神经。文章表明一种逆城市化现象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当数百万贫困的农民为生计所迫,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务工时,另外一部分城市的中产家庭却在经历着一种反向的迁移。他们的选择背后,昭示着东部城市居民对城市污染、交通、生活成本等各方面的不满。
  紧接着,12月上旬,一场罕见的大雾霾笼罩了包括华北、东南沿海甚至内地的一半国土。环保部数据显示,12月6日,全国20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污染,京津冀与长三角重污染区连成了一片。如此一来,本来还只是小众的“大理现象”更加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雾霾凶猛,自然逃不过社科学者的慧眼。有的提出文化治霾,必须全面反思城市发展理念与模式,重新理解城市本质并重新选择城市生活方式。有的则主张中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从西方世界的绿色运动中开始兴起。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布局。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历史上优秀的文明成果,合理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去解决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南方周末》的评论所言,中国“环保基本靠风”日子还长着呢。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的共业,是由中国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尤其对处于全球竞合价值链末端的国家来说,想要就业充分、生活成本低与空气质量高等好处一并占了,乃是我执与妄想。中国环境的改善取决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最终取决于中国在全球竞合价值链的爬升能力。

8  教育改革即将进入“深水区”

  10月,北京市教委发布《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16年起把英语分值减为100分,把语文分值提高至180分。此举被视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热议,认为“语文提分,英语降分”的改革方向值得肯定,将大大缓解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状况。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高考语文分值提高并非万事大吉,对英语教育不太公平,或者说对英语教育改革将带来更大的挑战。
  同样引发社会讨论的还有,年底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他还向记者强调,国家要改革统一高考,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尤其是传出取消文理分科的声音已非首次,此前,全国多地都曾有过尝试,但最后无果而终。关于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很多,赞成者与反对者几乎势均力敌。分,学生素质不全面;合,学生负担太沉重,这似乎成了两难命题。
  实际上,高考的改革方向不仅有“文理不分科”,同时还有“高考科目减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相比较而言,后两部分内容不仅更为引人关注,而且也是能否顺利实现文理不分科的基础。这些年来,虽然社会各界已就高考改革达成共识,但是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却始终没有停止争议。上述一系列教育改革信息的公布,预示着多年的争论经过反复研究后终于沉淀下来结果,举步维艰的高考改革终于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接下来面对的是一种现实的考验:如何以更加细致科学的制度设计推进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9  将公共史学发展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一则关于央视名嘴崔永元到中国传媒大学投身口述史研究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几乎与此同时,首届全国公共历史会议在苏州召开。更早时间,即9月份,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公众史学研究中心。这一系列事件似乎都预示着公共史学正在国内兴起。对于国内公众而言,公共史学可能还是一个陌生名词。公共史学是以基础历史学研究为依托,通过人才培养,将历史学方法运用于诸多公共与私人领域,简而言之,公共史学是为社会服务、面向大众的应用型历史学。其实,就如有学者认为的那样,公共历史学的蓬勃发展只是时间问题,很多领域都需要公共历史学的介入。比如,在传统历史学领域,“史学危机”已经深刻体现在高校历史学科的人才培养上,高校历史学专业出现招生和就业的两难困境;在社会文化领域,近些年来的诸如 “百家讲坛”节目及其衍生出的图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但也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非职业历史学家似乎更受欢迎;在城市改造中,大量历史城区和建筑正在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关注。甚至有学者提出,随着历史亲历者垂垂老矣,以及历史资料的稀少,个人写史已经成为“抢救历史”的一个趋势。因此,许多学者呼吁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将公共历史学的发展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公共史学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将面临大众尤其专业历史学家对它的接受度、公共史学专家艰苦漫长的培训等方面的困难。由此,有评论称,“我们希望发展公众历史,一方面改变大众的意识,另一方面改变史学界的意识。但这意识能改变到什么程度,其实并没有一个预计,而是必须在实践中进行的。”

10  从“汉字听写”到“语文革命”

  今年,汉字以综艺形式走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后6小时,微博话题即登顶电视节目热门话题排行榜首位。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手打造的《汉字英雄》早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挤进了全国卫视收视率排行榜的前三甲。全国各地的学校也纷纷效仿,节目引起了人们对汉字魅力的重新认识,激起了强烈的关注和书写热情。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影响巨大,学者认为,其创意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关于因为节目引发的提笔忘字的忧虑,以至于升华为文化危机等观点,有学者指出,由于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我们可能以后认的字会多一些,但会写的字却可能越来越少,这个情况在日本已经出现。电脑和互联网没法让汉语更精准,却能让它传播得更快、更远。在读屏时代,从倡导多读多写汉字的角度,“汉字听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过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比如,比赛偏重冷僻字词,参赛小选手们只能强化记忆,在比赛中展示了“中国式教育”。就连汉字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也认为,现在把通用汉字增加到8000多个,这个数量实在有点太多了。这正是专家所谓的现在需要未雨绸缪的是矫枉过正。
  联想到近几年一直没有停歇过的汉字繁简之争以及中高考改革方案的推出,我们不难发现,大家对汉语言文字的关注在日渐深入。但是否如此就能提高民众的母语水平和学习母语的积极性呢?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要真正做到重视母语学习还是要从语文教育改革入手,没有从教材到教学方法等一整套体系的改革是不能奏效的。(1392期 第6版)

 (来源: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