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用退出铺就前进之路
------辽宁省局多角度入手实现报刊评估退出常态化
2012-05-02

     编者按 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以管理促发展,让管理出效益是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尤为关注的话题。在今年的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上,辽宁、江苏等6个省市新闻出版局就报刊审读、舆论引导等方面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会后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以期总结推广经验,促进改革发展。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坚持围绕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改革、优化报刊结构、推进报刊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报刊管理工作。继2009年在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中退出12种报刊后,辽宁省局积极探索报刊退出常态化的管理思路,从多种角度入手,将行业监管、产业引导相结合,推动实现了有进有出的报刊业良性发展格局。

    从当试点到常态化

    辽宁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谌纪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全国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结束后,辽宁省局加大报刊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力度,更加注重报刊评估退出的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审读、年检和结构调整,又先后对6种报刊予以评估退出,对报刊结构、资源实行进一步的调控和优化。

    谌纪平说,辽宁省局将报刊核验与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工作相结合,对报刊出版质量进行评估,对列入缓验或存在倾向性问题的报刊进行跟踪审读、信息研判。经评估,先后对《甲壳虫》、《建设者》、《医用放射技术杂志》、《中国健康月刊》等4种已不具备继续出版资质或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期刊,报请新闻出版总署予以退出。

    此外,辽宁省局以实施结构调整为目标,实现了报刊评估退出工作的常态化。比如,在对全省9种企业报的出版规模、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企业报结构调整,按照区别对待、逐步推进的原则,提出了战线覆盖面广、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企业报继续保留,将仅在企业厂区内部发行、覆盖面窄、社会影响力小的企业报转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思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先后对《辽化报》、《抚顺矿工报》两种企业报予以退出,转为连续性内部资料。

    资源整合生成1+1>2

    按照全国报刊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辽宁省局积极推动报刊业通过结构调整、兼并重组、评估退出等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形成合力,增强实力。

    在推进集约化发展方面,谌纪平介绍说,辽宁省局紧紧围绕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积极扶持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资产、业务、品牌为纽带,将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之路。继2008年《铁岭晚报》更名为《辽沈晚报·铁岭版》后,辽宁又先后支持并推动辽报集团与辽宁中部城市群《抚顺日报》、《本溪日报》、《营口日报》、《阜新日报》、《辽阳日报》实施战略合作。打造了一个以省级党报集团为主体,包括地市级党报和晚报在内的跨地区、分众化经营的报业集群,实现了采编业务和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资源整合,辽报集团强大的品牌优势、丰富的新闻资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人才优势得以体现,催生了1+1﹥2的化学反应,不仅使辽宁省报刊的集约化经营实现了突破,也为省内其他报刊的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明确思路为发展导航

    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改革,推进报刊结构调整、实施集约化发展是适应新时期报刊业发展形势、实现报刊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为此,辽宁将在继续深化报刊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行科学、严格的报刊准入制。

    辽宁省局不断深化报刊管理体制改革,在期刊质量评估和等级评定、新闻记者退出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对全省报刊出版单位和记者站的分类评估工作,探索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管理评估体系。与此同时,辽宁省局实行科学、严格的报刊准入制度,从优化结构布局和资源配置出发,鼓励扶持纳入国家规定重点发展领域和规划范围且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报刊,经过科学论证予以准入,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