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朱佳木
2011-06-2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这两件关系中国命运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刚好相隔10年,看似巧合,其实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它们的目的都  是为了要救中国于危亡之中,进而使中国独立富强,使中华民族实现复兴。但辛亥革命要走的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就决定了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要登上历史舞台,而且果然登上了历史舞台,担负起了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
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答应全面援助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抓住这个机遇,决定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将有限的资金、物资、人才等各种资源集中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上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为从东南亚败局中脱身、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由于美元与黄金脱钩,资金流动性增强,需要为投资寻找更有利的出路,另外开始调整产业结构,需要把一些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抓住这个机遇,果断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推动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开放政策作了铺垫,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与它们的经济贸易往来。随后不久,“四人帮”被粉碎,党内外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纠正长期居于指导地位的“左”的错误;国际形势也进一步出现了缓和局面,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抓住这个机遇,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际上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对新兴经济体依赖度越来越大,科技创新开始孕育新的突破,围绕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加速发展。面对这一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积极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及时提出并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节能环保的力度,让中华民族再次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了世界发展的大势。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尽管也存在因指导思想犯错误和经验不足而耽误时机的情况,但从根本上把握了世界的潮流,从总体上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二、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探索发展道路、构建基本制度、营造内外环境以及加强自身建设,使中华民族拥有了一个有利于伟大复兴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第一,开辟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逐渐弄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明白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仅要经过漫长的社会主义阶段,而且在社会主义阶段里又分为不发达、比较发达和发达等不同阶段。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基础差,起点低,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实行3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它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是中华民族复兴最可靠的途径。  
第二,建立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新中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还制定了第一部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为坚定不移的方针确定下来,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现在,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法制保障。  
第三,开展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一系列社会稳定工作。新中国自成立之始,进行了大规模剿匪斗争,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随后,又针对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外国势力支持下发动的武装叛乱,进行了平叛斗争。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结束了十年内乱,恢复并连续30多年保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在此期间,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分裂活动,也发生过局部动乱乃至反革命暴乱和打砸抢烧事件。对此,党和政府依靠人民群众,坚决予以平息,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得以顺利进行。
第四,培育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里,通过自己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形成了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争当先进的社会风气。取得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又通过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运动、“一五”时期建设,以及学习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的活动,使之进一步融入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新风尚。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又通过开展两个文明建设、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进一步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有这一切,促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了一种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五,坚持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不间断的执政党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早在根据地建政时期就提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还不断开展党内整风,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革开放后,党中央继续强调要防止党和国家“改变面貌”,告诫全党要警惕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要牢记“两个务必”,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并接二连三地开展组织整顿和思想教育活动。事实说明,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不腐化变质。  
第六,构筑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国际环境。新中国一成立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广泛赞誉。但在事关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从不妥协,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兵抗美援朝,下决心研究制造了“两弹一星”,为和平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安全环境。上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作出了新的判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强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相对安全和宽松的外部条件,使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始终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中。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者、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引路人、主心骨和守护神。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京),2011.3.4~10

                                                                                      更多内容详见《历史学文摘》